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翟汝文的《北固山》
全文:
山形郁長虬,掉尾趨平川。
回峰聳贔屓,廣殿凌雲巔。
登臨望八極,天蓋垂空元。
鴻濛一氣亂,鬼物半塗顛。
天風河漢響,戶牖斗柄懸。
黃圖昔散漫,赤伏竟沮遷。
淒涼霸氣歇,徙倚平台騫。
山川宛如昔,獨為騷人妍。
江聲戰九地,幽憤為誰湔。
晴雷殷列缺,電火搜蜿蜒。
矞皇故代物,猛熾隨飛煙。
僧繇六花佛,生面行差肩。
銖衣類帝網,肉髻浮青蓮。
巍峨開元帝,玉座猶高懸。
奮迅陸子畫,青■戲芝田。
蕭梁遺巨鑊,仿佛像奸鐫。
贊皇藝兩柏,郁屈蛟龍纏。
空焚盪灰劫,涕視悲人天。
鏗鏗斧斤初,千柱欻修椽。
蒼頭封草樹,佳氣封雲泉。
孤標危塔涌,迥佛層陰堅。
溟翻塔影倒,天轉磨蟻旋。
咨嗟一彈指,悲悟三生緣。
有生甚脆弱,膏火消煩煎。
喟彼昔夸奪,修羅搆戈鋋。
吾將聲洪鐘,須彌叫金仙。
翟汝文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銖衣
傳說神仙穿的衣服。重量只有數銖甚至半銖。因用以形容極輕的分量,如舞衫之類。 唐 賈至 《贈薛瑤英》詩:“舞怯銖衣重,笑疑桃臉開。” 遼 趙長敬 《玉石觀音唱和詩》:“燒殘灰刼無凋朽,拂盡銖衣任往來。” 清 錢謙益 《大梁周氏金陵壽燕序》:“兜率之銖衣,一百歲而一拂。”
帝網
(1).《史記·殷本紀》:“ 湯 出,見野張網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 湯 曰:‘嘻,盡之矣!’乃去其三面。”後因用以比喻帝王恩澤優渥,法令尚寬。《晉書·樂志上》:“張帝網,正皇綱;播仁風,流惠康。”
(2).佛教謂帝釋所居 忉利天宮 上懸有珠網,上綴寶珠無數,重重迭迭,交相輝映。後因以“帝網”比喻事物間互相錯綜複雜的聯繫和牽掣。 康有為 《與菽園論詩》:“華嚴帝網重重現,康樂鈞天竊竊聽。” 梁啓超 《論小說與群治之關係》:“夫既化其身以入書中矣,則當其讀此書時,此身已非吾有,截然去此界以入於彼界,所謂華嚴樓閣,帝網重重,一毛孔中,萬億蓮花,一彈指頃,百千浩劫,文字移人,至此而極。” 章炳麟 《無神論》:“萬物相支,喻如帝網,互相牽掣,動不自由。”
肉髻
梵語嗢瑟尼沙的意譯。 釋迦牟尼 頭頂有肉團隆起如髻,故稱。為佛三十二相中的頂髻相。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婆羅痆斯國》:“上作如來經行之像,像形傑異,威嚴肅然,肉髻之上特出髾髮,靈相無隱,神鑒有徵。”
青蓮
(1).青色蓮花。瓣長而廣,青白分明。 南朝 梁 江淹 《蓮花賦》:“發青蓮於王宮,驗奇花於陸地。” 胡之驥 註:“ 觀音大士 生於王宮,坐青蓮花上。”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呾叉始羅國》:“掬除灑掃,塗香散花,更採青蓮,重布其地,惡疾除愈,形貌增妍,身出名香,青蓮同馥。”
(2).指像青蓮一樣的顏色。 南朝 梁元帝 《玄覽賦》:“紫紺之堂臨水,青蓮之臺帶風。”
(3).喻佛眼。 北周 庾信 《秦州天水郡麥積崖佛龕銘序》:“從容滿月,照耀青蓮。” 倪璠 註:“《維摩經》曰:‘目浄修廣如青蓮。’” 宋 蘇轍 《魏佛狸歌》:“青蓮湛然俛下視,擊鉦卷斾抽行營。”《古尊宿語錄》卷十一:“上堂云:青蓮視瞬已多繁, 迦葉 微微笑自謾。”
(4).佛教以為蓮花清淨無染。故常用以指稱和佛教有關的事物。(1)指佛寺。 唐 劉長卿 《戲贈乾越尼子歌》:“亭亭獨立青蓮下,忍草禪枝繞精舍。” 宋 蘇軾 《同王勝之游蔣山》詩:“朱門收畫戟,紺宇出青蓮。”自註:“ 荊公 宅已為寺。” 明 高啟 《題黃鶴仙人畫》詩:“緑桂騷人宅,青蓮釋子*宮。”(2)指佛經。 唐 劉禹錫 《聞董評事疾因以書贈》詩:“繁露傳家學,青蓮譯梵書。” 清 鈕琇 《觚賸續編·妙霓》:“以是口誦青蓮,虔皈摩朅;手裁紫鳳,巧邁因祗。”(3)猶淨土。佛家所謂極樂世界。 唐太宗 《為戰陣處立寺詔》:“望法鼓所振,變炎火於青蓮;清梵所聞,易苦海於甘露。”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湖賞》:“紫綬金章,錮蔽了白馬青蓮舊路。”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續黃粱》:“僧曰:‘修德行仁,火坑中有青蓮。’”
(5).指 九華山 。 九華山 在 安徽省 青陽縣 南二十里,舊名 九子山 。九峰猶如蓮花削成,故稱 九華山 。 唐 曹唐 《望九華寄池陽杜員外》詩:“差差玉劍寒鋩利,褭褭青蓮翠葉重。” 明 周湞 《舟中望九華山》詩:“刻削冠青蓮,雕鏤矗丹筍。” 清 吳瞻泰 《自題蓮花峰頂試泉圖》詩:“萬仞青蓮上,梯云為試泉。”
(6).見“ 青蓮居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