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輪月相此常住,似說法華垂真宗

乾隆登雲罩定光塔作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登雲罩定光塔作》

全文:
平陵絕頂棲花宮,詰曲雲徑盤岩松。
金輪月相此常住,似說法華垂真宗
五體投地大樂說,忽瞻寶塔湧出層霄中。
十方如來乃恆河沙,數彈指來聚一朵青芙蓉。
佛雲開塔事如是,塔中如來為分半座同。
我時忽忘登臨凡幾度,惟聞梵網寶鐸錚錚落落鳴天風。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金輪

(1).佛教語。“輪”(梵語Cakra),是 印度 古代戰爭用的一種武器。 印度 古傳說中征服四方的轉輪王出生時,空中自然出現此輪寶,預示他將來的無敵力量。輪寶有金銀銅鐵四種,感得金輪寶者,為金輪王,乃四輪之首,領東南西北四大洲。 唐 王勃 《釋迦佛賦》:“蓋以玉輦呈瑞,金輪啟圖。”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九:“至 宣和 末,又以方士 劉知常 所鍊金輪,頒之天下 神霄宮 ,名曰神霄寶輪。 知常 言其法以水鍊之成金,可鎮分野兵飢之災。” 清 趙翼 《題長椿寺九蓮菩薩畫像》詩:“諸佛也應投地拜,榮光萬丈耀金輪。”

(2).輪形之金剛。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序論》:“四寶合成,在大海中,據金輪上。” 季羨林 等校註:“金輪:又作金剛輪。據《俱舍論》卷一一,世界的最下層為風輪,此風輪依虛空而住。厚十億由旬,其堅固如金剛;風輪上有水輪,深八億由旬;水輪上有金輪,厚三億二萬由旬,由輪形之金剛而成,故名金輪。此金輪之上有九山八海,是為地輪。”

(3).佛塔上的相輪。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五:“四大浮圖,並光明塔共三十廟宇,環以金輪。”

(4).代指金飾之車輿。 南朝 梁簡文帝 《答湘東王書》:“鳴銀鼓於寳坊,轉金輪於香地。” 唐 廣宣 《駕幸聖容院應制》詩:“深殿虔心隨寳輦,廣庭徐步引金輪。” 前蜀 薛昭蘊 《浣溪沙》詞:“記得去年寒食日, 延秋門 外卓金輪。”

(5).喻太陽。 北齊 蕭愨 《和崔侍中從駕經山寺》:“雲表金輪見,巖端畫栱明。” 宋 陳允平 《掃花游·雷峰落照》詞:“看倒影金輪,遡光朱戶。” 清 姚鼐 《歲除日與子潁登日觀觀日出作歌》:“地底金輪幾及丈,海右天雞才一唱。”

(6).指 武則天 。據《舊唐書·則天*皇后紀》, 武則天 於 長壽 二年“秋九月,上加 金輪聖神皇帝 號,大赦天下。”所以後人稱 武則天 為 金輪 或 金輪皇帝 。 唐 李商隱 《利州江潭作》詩自註:“感孕 金輪 所。” 清 王士禛 《香祖筆記》卷十一:“ 嘉陵江 岸 皇澤寺 有其( 武則天 )遺像,乃是一比丘尼。予過之題詩云:‘鏡殿春深往事空, 嘉陵 禍水恨難窮。曾聞奪壻 瑤光寺 ,持較 金輪 恐未工。’”

(7).牡丹的一種。 清 鈕琇 《觚賸·牡丹述》:“﹝牡丹花名﹞金輪為黃中第一,古之姚黃,恐亦遜此。”

月相

月亮明亮部分的不同形狀。主要的月相有四個,即朔、上弦、望、下弦

常住

(1).佛教語。永存。《法華經》卷一:“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蘇跋陀羅窣堵波》:“勿謂如來畢竟寂滅,法身常住。” 宋 陳善 《捫虱新話·孔子說與楞嚴經合》:“汝此肉身,為同金剛,常住不朽,為復變壞。”

(2).法無生滅變遷稱作常住。 南朝 梁 沉約 《謝齊竟陵王示華嚴瓔珞啟》:“法身與金剛齊固,常住與至理俱存。”《南齊書·顧歡傳》:“此非所歸,歸在常住。”

(3).僧、道稱寺舍、田地、什物等為常住物,簡稱常住。《雲笈七籤》卷一二二:“道士用常住物如子孫用父母物耳,何罪之有?” 唐 馮翊 《桂苑叢談·太尉朱崖辯獄》:“太尉 朱崖 出鎮 浙 右,有 甘露 知主事者訴交代得常住什物,被前主事隱用。”《水滸傳》第六回:“只因是十方常住,被一個雲遊和尚引著一個道人來此住持,把常住有的沒的都毀壞了。” 清 錢謙益 《揚州石塔寺復雷塘田記》:“近寺有雷塘田一千二百五十五畝,寺僧開墾作常住田。”

(4).道觀中的主事者。《雲笈七籤》卷一二二:“尊師令其家各備香油為之焚香……常住亦為辦齋食供養。”

說法

(1) 指說話所用的詞

換個說法,他也許能接受

(2) 說出的想法;看法

“嘴上無*毛,辦事不牢”是一種不全面的說法

(3) 講說的方法

真宗

釋道兩教謂所持的真正宗旨;正宗。 唐 張九齡 《敕歲初處分》:“我 玄元皇帝 著《道德經》五千文,明乎真宗,致於妙用。” 唐 孟郊 《夏月謁智遠禪師》詩:“謁師見真宗,何必千萬劫?” 清 黃軒祖 《游梁瑣記·龍門鯉》:“﹝ 朱大祺 ﹞徒步至 嵩山 東嶽廟 謁 北摩禪師 。居一年,盡得 少林 真宗。”

乾隆名句,登雲罩定光塔作名句

詩詞推薦

金輪月相此常住,似說法華垂真宗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