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時歸彩衣舞,猶載行書壓鳴櫓

劉濩送吳子敬赴釣台書院山長

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劉濩的《送吳子敬赴釣台書院山長》

全文:
我航浙西三四五,每過雙台淚如雨。
三公不作歸釣磯,時人血面爭絲縷。
危石棲雲禽野語,蒼林古瓦瞻祠宇。
同舟名利急須臾,我往拜之剛不與。
籜兮籜兮風吹汝,天星易搖足勿舉。
千載羊裘有敝時,人言黃犬皮當補。
諸公奕奕誰賓主,名教有功聯斝俎。
惜不相逢建武功,短蓑獨速漁樵侶。
喜君沈敏資好古,初分講席良得所。
履聲絕少況馬嘶,早筍晚菘聊復煮。
伐木丁丁聽腰斧,水色山光更媚嫵。
當年餌下有殘鱗,珍珠化作驪龍吐。
百里時歸彩衣舞,猶載行書壓鳴櫓
一勤贈子莫多言,買菜有譏君記取。

劉濩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百里

(1).一百里。謂距離甚遠。《易·震》:“震驚百里,不喪匕鬯。”《詩·大雅·桑柔》:“維此聖人,瞻言百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 宋 蘇軾 《明君可與為忠言賦》:“心苟無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將或錫之十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後日之憂者,始服 永公 ‘熟慮其後’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時諸侯封地範圍。《孟子·萬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後用以稱諸侯國。參見“ 百里之命 ”。

(3).亦謂地小。《孟子·公孫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則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

(4).古時一縣所轄之地。因以為縣的代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縣大率方百里。” 漢 蔡邕 《太尉陳公贊》:“公在百里,有西產之惠,賜命方伯,分 陝 餘慶。” 晉 陶潛 《酬丁柴桑》詩:“秉直司聰,惠於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員外啟》:“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馳芳於墨綬。”

(5).借指縣令。《後漢書·循吏傳·仇覽》:“ 渙 ( 王渙 )謝遣曰:‘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 李賢 註:“時 渙 為縣令,故自稱百里也。”《南齊書·文學傳·崔慰祖》:“帝( 明帝 )欲試以百里, 慰祖 辭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詞》序:“苟擇良二千石暨賢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義,庶乎污萊盡闢矣。”

(6).寶劍名。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吳大帝 有寳刀三,寳劍六。寳劍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複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見《孟子·萬章上》。

彩衣

(1).《藝文類聚》卷二十引《列女傳》:“昔 楚 老萊子 孝養二親,行年七十,嬰兒自娛,常著五色斑斕衣,為親取飲。”後因以“彩衣”指孝養父母。 宋 王禹偁 《謝宣旨令次男西京侍疾表》:“此蓋陛下義敦天性,恩厚孝思,念黃髮之衰羸,俾彩衣而侍養。”

(2).指戲曲表演的服裝。《紅樓夢》第五四回:“婆子們抱著幾個軟包--因不及抬箱,料著 賈母 愛聽的三五齣戲的彩衣包了來。”

(1).五彩衣服。 清 王士禛 《居易錄談》卷下:“忽有綵衣小兒自外入,頃刻至數百人,結束如一,階墀盡滿。”

(2).謂孝養父母。 唐 黃滔 《<潁川陳先生集>序》:“早孤,事太夫人彌孝,熙熙愉愉,承顏侍膳,雖隆雲路之望,終確綵衣之戀。” 宋 沉遘 《五言送徐同年諤出京》:“還家晝錦樂,拜壽綵衣榮。” 明 何景明 《三山春宴圖歌》:“綵衣歸來奉翁母,願言壽比三山久。” 清 馮桂芬 《顧蓉莊年丈七十雙壽序》:“君此行也,躬綵衣,捧瑤斝,象服繡葆,蹌躋一庭。”參見“ 綵衣娛親 ”。

行書

漢字字型,形體和筆勢介於草書和楷書之間

鳴櫓

亦作“ 鳴艣 ”。搖櫓聲。借指船行。 宋 王安石 《題朱郎中白都莊》詩:“藜杖聽鳴艣,籃輿看種田。” 宋 范成大 《倪文舉奉常將歸東林》詩:“相過得得款溪門,雪夜前村聽鳴櫓。” 宋 陸游 《航海》詩:“趁潮亂鳴艣,過磧細扶柁。” 明 劉基 《彭澤阻風》詩:“不寐殘缸猶閃滅,動情鳴櫓數啞謳。”

劉濩名句,送吳子敬赴釣台書院山長名句

詩詞推薦

百里時歸彩衣舞,猶載行書壓鳴櫓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