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群峰趨谷口,綰勝有危橋。
望望玉台寺,鐘聲來碧霄。
雲迷天路迥,水接花源遙。
況復高秋日,登臨野思饒。
詩詞問答
問:《游圭峰二十首·其一·入峽望圭峰》的作者是誰?答:李之世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李之世的名句有哪些?答:李之世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蕭韻
參考注釋
谷口
(1).山谷的出入口。《六韜·分險》:“衢道谷口,以武衝絶之。” 唐 王維 《歸輞川作》詩:“谷口疎鐘動,漁樵稍欲稀。” 清 黃景仁 《偕邵元直游吾谷》詩:“此間看山復看楓,谷口敞與平原同。”
(2).古地名。又名 瓠口 。在今 陝西 禮泉 東北。 西漢 於此置 谷口縣 , 東漢 廢。因位於 九嵕山 東、 仲山 西,當 涇水 出山之處,故謂之 谷口 。古時相傳為 黃帝 升仙的地方。也稱 寒門 。《漢書·郊祀志上》:“其後 黃帝 接萬靈 明庭 。 明庭 者, 甘泉 也。所謂 寒門 者, 谷口 也。” 顏師古 注引 服虔 曰:“ 黃帝 升仙之處也。”又註:“ 谷口 , 仲山 之 谷口 也……以 仲山 之北寒涼,故謂此谷為 寒門 也。”
(3).古地名。在今 陝西 淳化 西北。 秦 時於此置 雲陽縣 。《戰國策·秦策三》:“ 范雎 曰:‘大王之國,北有 甘泉 、 谷口 。’” 鮑彪 註:“在 雲陽 。” 西漢 末年,高士 鄭朴 (字 子真 )曾隱居於此。 漢 揚雄 《法言·問神》:“ 谷口 鄭子真 ,不屈其志,而耕乎巖石之下,名震於京師。” 唐 李白 《贈韋秘書子春》詩:“ 谷口 鄭子真 ,躬耕在巖石。” 王琦 注引《雍錄》:“ 谷口 在 雲陽縣 西四十里, 鄭子真 隱於此。”後借指隱者所居之處。 元 楊奐 《得邳大用書復寄》詩:“ 谷口 知何似,他年願卜隣。” 清 錢謙益 《高郵道中簡顧所建》詩:“負耒我今歸 谷口 ,驚弓君莫問壺頭。”
危橋
高聳之橋。 唐 許渾 《南樓春望》詩:“野店歸山路,危橋帶郭村。” 南唐 馮延巳 《酒泉子》詞之四:“芳草長川,柳映危橋橋下路。”
望望
(1).瞻望貌;依戀貌。《禮記·問喪》:“其往送也,望望然,汲汲然,如有追而弗及也。” 鄭玄 註:“望望,瞻顧之貌也。” 南朝 齊 謝朓 《懷古人》詩:“望望忽超遠,何由見所思?” 唐 董思恭 《感懷》詩:“望望情何極,浪浪淚空泫。” 宋 王安石 《舟還江南阻風有懷伯兄》詩:“平皋望望欲何嚮,薄宦嗟嗟空此行。”
(2).失望貌;掃興貌。《孟子·公孫丑上》:“推惡惡之心,思與鄉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將浼焉。” 朱熹 集註:“望望,去而不顧之貌。” 唐 唐彥謙 《感物》詩之一:“豈無魚鱉交,望望為所憎。” 明 劉若愚 《酌中志·見聞瑣事雜記》:“﹝公﹞以其愛畫之心,而為愛才之舉,則天下必不致有遺才,如此圖中望望而去也。” 茅盾 《在公園裡》:“到池邊去張一眼,‘呀,沒有魚的!’終於踏遍了園裡的每一條路,就望望然走了的,是我們的真正老牌國貨的小市民。”
(3).急切盼望貌。 唐 杜甫 《洗兵馬》詩:“田家望望惜雨乾,布穀處處催春種。” 宋 梅堯臣 《寄李獻甫》詩:“望望當速來,止琴視孤鴻。”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趙屏山》:“望望吟幐逐去蓬,歸程千里雪初融。”
(4).猶看看。 明 湯顯祖 《紫簫記·就婚》:“俺從不到這樓上, 李十郎 一時未來,且同郡主樓上望望。”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於是她抬起頭來,望望寂靜的樹林,望望雙門緊閉的古廟,慢慢地站起身來。”
(5).指探望。《儒林外史》第二二回:“閒著無事,去望望 郭鐵筆 。”
玉台
(1). 漢 代台名。《文選·張衡<西京賦>》:“ 朝堂 承東, 溫調 延北,西有 玉臺 ,聯以 昆德 。” 薛綜 註:“皆殿與臺名也。”
(2).泛指宮廷的台硯。 三國 魏 曹植 《冬至獻履襪頌表》:“茅茨之陋,不足以入 金門 ,登玉臺也。” 南朝 梁簡文帝 《<臨安公主集>序》:“託勾陳之遺,出玉臺之尊,鳳儀間潤,神姿照朗。”
(3).傳說中天帝的居處。《漢書·禮樂志》:“天馬徠,龍之媒,游閶闔,觀玉臺。” 顏師古 注引 應劭 曰:“閶闔,天門。玉臺,上帝之所居。”《楚辭·王逸<九思·傷時>》:“緣天梯兮北上,登太乙兮玉臺。”原註:“太乙,天帝所在,以玉為臺。” 晉 陶潛 《讀<山海經>》詩之二:“玉臺凌霞秀, 王母 怡妙顏。” 明 無名氏 《羅囊記·春遊錫山》:“佳人堪愛,疑似天仙離玉臺,降塵埃。”
(4).玉飾的鏡台;鏡台的美稱。 唐 王昌齡 《朝來曲》:“盤龍玉臺鏡,唯待畫眉人。” 宋 史達祖 《風流子》詞:“記窗眼遞香,玉臺妝罷。” 元 薩都剌 《塵鏡》詩:“玉臺蟲網暗,朱匣土花浮。”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天宮》:“含顰玉臺之前,凝眸寶幄之內。”
(5).特指聘禮。《群音類選·藍田記·約玉請期》:“玉臺一鏡成佳偶,又何須,用珠三斛。”《群音類選·靺鞨記·遇盜分拆》:“念妾身早墮煙花,愛從良羞御鉛華。天緣夙成,玉臺先下,又何勞閒情縈掛。”參見“ 玉鏡臺 ”。
(6).“ 玉臺體 ”的省稱。 唐 高仲武 《<中興閒氣集>序》:“英華失於浮游,‘玉臺’陷於 * 。” 宋 蘇軾 《金門寺中見李留台與二錢唱和四絕句戲用其韻跋之》之四:“故知前輩宗 徐庾 ,數首風流似‘玉臺’。”《群音類選·白海棠記·郊外邂逅》:“聽高歌詞體勝‘玉臺’,想英雄淹滯在草萊。” 清 朱鶴齡 《吳園次太守惠貽<林蕙堂文集>》詩:“ 徐陵 ‘玉臺’尚俳儷,文章流別日以興。”參見“ 玉臺體 ”。
(7).謂硯台。 清 唐孫華 《筆床》詩:“珊瑚架就安銀管,翡翠裝成近玉臺。”
(8).指 玉台山 。在今 四川 閬中縣 境。亦為台觀名。 唐 杜甫 《閬山歌》:“ 閬州 城東 靈山 白, 閬州 城北 玉臺 碧。” 仇兆鰲 注引《輿地紀勝》:“ 玉臺山 在 閬州 城北七里。” 唐 杜甫 《玉台觀》詩之一:“中天積翠 玉臺 遙,上帝高居絳節朝。” 錢謙益 注引《方輿勝覽》:“ 玉臺觀 在 閬州 城北七里……觀在高處,其中有臺,號曰 玉臺 。”
碧霄
藍天
天路
(1).天上的路。 漢 張衡 《西京賦》:“美往昔之 松 喬 ,要 羨門 乎天路。” 唐 陳子昂 《春日登金華觀》詩:“還逢 赤松子 ,天路坐相邀。” 清 譚嗣同 《崆峒》詩:“隔斷塵寰雲似海,劃開天路嶺為門。”
(2).指高遠的路。 南朝 宋 謝靈運 《入華子崗是麻源第三谷》詩:“險逕無測度,天路非術阡。” 唐 王維 《雙黃鵠歌送別》:“天路來兮雙黃鵠,雲上飛兮水上宿。” 清 陳恭尹 《南嶽道中從石浪庵上至高台寺》詩:“摳衣陟天路,百里上積雪。”
(3).上天的法則。猶天道。《文選·班固<幽通賦>》:“既仁得其信然兮,仰天路而同軌。” 李善 注引 劉德 曰“人道既然,仰視天道,又同法也。”
(4).指日月星辰等天體運行的規律。《宋書·律曆志中》:“是以臣前以制典餘日,推考天路,稽之前典,驗之食朔,詳而精之,更建密歷。”
(5).指京都。 前蜀 韋莊 《和陸諫議避地寄東陽進退未決見寄》:“未歸天路紫雲深,暫駐 東陽 歲月侵。” 宋 曾鞏 《故翰林侍讀學士錢公墓志銘》:“學則知經,文則能賦。矧曰方聞,揚聲天路。”
(6).喻及第、出仕等。 唐 王建 《山中寄及第故人》詩:“如何棄我去,天路忽騰驤。” 宋 曾鞏 《送關彥遠赴河北》詩:“詩作士林夸刻燭,賦成天路喜同時。” 清 方文 《容城答鄭魯若兼寄沉眉生》詩之二:“顧盼二三子,比翼翔天路。”
花源
“ 桃花源 ”的省稱。 唐 李白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燭照山水壁畫歌》:“迴谿碧流寂無喧,又如 秦 人月下窺 花源 。” 宋 梅堯臣 《新安錢學士以近詩一軸見貺用敘單悃》詩:“何須到雲壑,便若游 花源 。” 清 孫枝蔚 《為農》詩之四:“生年當 萬曆 ,臨老憶京師。勸誡尤難忘, 花源 去莫遲。”
況復
亦作“況復”。1.更加;加上。 隋煬帝 《白馬篇》:“本持身許國,況復武功彰。” 唐 杜甫 《寄杜位》詩:“干戈況復塵隨眼,鬢髮還應雪滿頭。” 明 梁辰魚 《於虎丘殿階遇張月容》曲:“眼波橫,況復香肩偷憑。”
(2).何況,況且。《陳書·江總傳》:“況復才未半古,屍素若茲。” 唐 馬總 《意林·傅子》:“蜘蛛作羅,蜂之作窠,其巧亦妙矣,況復人乎?” 唐 劉駕 《寄遠》詩:“得書喜猶甚,況復見君時。”
(3).仿佛,好像。 唐 寒山 《詩》之一三四:“呼之迴面視,況復不相識。”
秋日
(1).秋天。 漢 劉楨 《贈五官中郎將》詩之三:“秋日多悲懷,感慨以長嘆。” 晉 潘岳 《秋興賦》:“嗟秋日之可哀兮,諒無愁而不盡。” 唐 王維 《出塞作》詩:“暮雲空磧時驅馬,秋日平原好射鵰。”
(2).秋天的太陽。 南朝 宋 鮑照 《園葵賦》:“春風夕來,秋日晨映,獨酌南軒,擁琴孤聽。” 南朝 梁 江淹 《望荊山》詩:“寒郊無留影,秋日懸清光。” 唐 杜甫 《雨》詩之一:“秋日新霑影,寒江舊落聲。”
(3).秋季的白晝。 唐 韓愈 《秋懷》詩之六:“秋夜不可晨,秋日苦易暗。”
登臨
登山臨水或登高臨下,泛指遊覽山水
南望彭澤、 都昌諸山,煙雨空濛,鷗鷺滅沒,極登臨之勝。—— 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野思
(1).鄙陋的情思。謙稱。《宋書·符瑞志下》:“謹獻頌一篇,野思古拙,意及庸陋。”
(2).閒散自適的心思。 唐 李嘉祐 《送嚴維歸越州》詩:“鄉心緣緑草,野思看青楓。” 宋 蘇轍 《詠竹》之一:“廛居多野思,移種近牆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