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體·其一·七德舞(美撥亂陳王業也)》

全文:
武德中作破陳樂,貞觀初重製舞圖。
詔魏徵等歌詞撰名曰七德,以示開國之鴻謨
七德破陳是一是二終莫辨,然魏徵既為之詞,何又稱徵諦觀。
九功之舞至於七德,破陳俛首弗視乎。
楊隋失鹿其政亂,英雄並逐之亦指草澤崛起徒。
太宗以隋宮人劫父留守之職叛,縱經親戰而成功業,其興究異漢高明祖夫。
豈如我朝慶隆舞,肇興長白之神區。
雖亦曾受明封號,不過羈縻外臣,較彼食毛踐土之民殊。
以是論之,即漢高明祖亦莫及,七德之舞奚足比擬本朝王業之規模。
慶隆舞,祖宗開創艱難謹記諸。
太祖薩爾滸之戰,立破明兵二十萬,太宗松山杏山之戰,殲明兵五萬而有餘。
是皆懿親藎臣,同心戮力邀天佑,至今追憶猶欲淚墮予。
及我世祖入京都,實得之流寇為明雪仇,而有大德於彼應感吾。
慶隆舞,皇清億萬斯年,子子孫孫應憶列祖創業艱難初。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魏徵

魏徵(580-643) : 唐初政治家。字玄成,鉅鹿(今河北巨鹿西北)人,後移居相州內黃(今河南內黃西)。隋末參加瓦崗軍,後又被竇建德重用。入唐後成為太子李建成的心腹,太宗即位後,被破格提拔為諫議大夫,參預朝廷大事。先後上諫二百多次,屢勸太宗以隋亡為鑑,“居安思危”。

歌詞

聲樂作品中的詞句

平凡的歌詞配上壯麗的音樂

撰名

擬具名稱。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紹興御府書畫式》:“應古畫如有 宣和 御書題名,並行拆下不用。別令 曹勛 等定驗,別行譔名作畫目進呈取旨。”

七德

(1).指武功的七種德行。《左傳·宣公十二年》:“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眾、豐財者也。故使子孫無忘其章……武有七德,我無一焉,何以示子孫?”《梁書·武帝紀》:“大司馬攸縱自天,體茲齊聖,文洽九功,武苞七德。” 唐 柳宗元 《柳州賀破東平表》:“五兵永戢,七德無虧。” 明 楊慎 《鳳賦》:“覽七德,律五音,通天祉,應地靈。”

(2).指文治的七種德行。《國語·周語中》:“尊貴、明賢、庸勛、長老、愛親、禮新、親舊……若七德離判,民乃攜貳。” 韋昭 註:“七德,謂尊貴至親舊也。”

(3).指詩歌的七種特性。 唐 皎然 《詩式·詩有七德》:“一識理,二高古,三典麗,四風流,五精神,六質乾,七體裁。”

(4). 隋 唐 時舞名。又樂曲名。《隋書·音樂志上》:“帝御茶果,太常丞跪請進舞《七德》,繼之《九序》。”《舊唐書·音樂志一》:“癸巳,奏《七德》、《九功》之舞,觀者見其抑揚蹈厲,莫不扼腕踴躍,凜然震竦。”《舊唐書·音樂志一》:“立部伎內《破陣樂》五十二遍,修入雅樂,祇有兩遍,名曰《七德》。”參見“ 七德舞 ”。

開國

創建國家

開國元勛

鴻謨

(1).遠大的謀略。 明 張居正 《答王鑑川書》:“誠高見淵識,石畫鴻謨,非公愛我之深,曷得聞此。” 聞一多 《調整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外國語文學二系機構芻議》:“我們認為調整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外國語文學二系機構,是民族復興中應有的鴻謨。”

(2).精闢的言論;博大的學說。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事類》:“然則明理引乎成辭,徵義舉乎人事,迺聖賢之鴻謨,經籍之通矩也。” 周振甫 註:“鴻謨:大的謀劃,指大文章。” 清 蒲松齡 《擬上因經筵講官進呈尚書四書講義遂諭禮部刊刻頒行天下群臣謝表》:“鴻謨因鳳詔以增輝,聖經得王言而益著。”

乾隆名句,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體·其一·七德舞(美撥亂陳王業也)名句

詩詞推薦

詔魏徵等歌詞撰名曰七德,以示開國之鴻謨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