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祁順的《金寺丞德清張中書士璉同使高麗往還經山海因贈二十韻》
全文:
歷數開千里,華夷囿一天。
覃恩在柔遠,持節近推賢。
君乃人中傑,官為闕下員。
九重承詔令,千里下朝鮮。
壯志終軍上,英風陸賈前。
中朝得良使,外國仰儒仙。
劍氣橫霄漢,文光射斗躔。
二星相隱映,四馬共聯翩。
傳吏奔趨急,陪臣袛候虔。
日搖臨境旆,風送渡江船。
春逐天威布,情因譯語傳。
皇仁資道達,荒服賴陶甄。
炳煥儀文備,光華寵命專。
江山增勝麗,草木倍清妍。
佳譽三韓重,嚴裝幾月旋。
囊無私饋物,詩有紀行篇。
邂逅曾傾蓋,殷勤記贈鞭。
一官真不忝,五善喜兼全。
去隔雲山外,歸趍日月邊。
聖情加慰勞,從此沐恩偏。
參考注釋
傳吏
傳舍的官吏。《後漢書·光武帝紀上》:“ 光武 乃自稱 邯鄲 使者,入傳舍。傳吏方進食,從者飢,爭奪之。” 唐 柳宗元 《館驛使壁記》:“傳吏奉符而閲其數,縣吏執牘而書其物。”
奔趨
亦作“ 奔趣 ”。1.奔跑;奔走。《晉書·索靖傳》:“玄螭狡獸嬉其間,騰猨飛鼺相奔趣。” 明 李贄 《解經文》:“望塵奔逸之妄相日夕奔趣於身外,如衝波逐浪,無有停止。” 清 劉大櫆 《松江府通判許君傳》:“及其筮仕,秩居閒散,徒奔趨抑鬱於羣眾之中。”
(2).趨附,追求。 宋 蘇軾 《上神宗皇帝書》:“大抵名器爵祿,人所奔趨。” 清 唐甄 《潛書·尚治》:“講學必樹黨,樹黨必爭進退,使學者扳援奔趨而失其本心。” 葉聖陶 《歸宿》:“既然感覺到這種境界未必恬適,卻又喜歡向它奔趨。”
陪臣
(1).古代天子以諸侯為臣,諸侯以大夫為臣,大夫又自有家臣。因之大夫對於天子,大夫之家臣對於諸侯,都是隔了一層的臣,即所謂“重臣”,因之都稱為“陪臣”。(1)古代諸侯的卿大夫,對天子自稱“陪臣”。《左傳·襄公二十一年》:“ 欒盈 過於 周 , 周 西鄙掠之。辭於行人曰:‘天子陪臣 盈 ,得罪於王之守臣,將逃罪。’” 杜預 註:“諸侯之臣稱於天子曰陪臣。”《禮記·曲禮下》:“列國之大夫,入天子之國曰‘某士’,自稱曰‘陪臣某’。” 鄭玄 註:“亦謂諸侯之卿也……陪,重也。” 孔穎達 疏:“其君已為王臣,己今又為己君之臣,故自稱對王曰重臣也。”《史記·齊太公世家》:“ 周 欲以上卿禮 管仲 , 管仲 頓首曰:‘臣陪臣,安敢!’三讓,乃受下卿禮以見。”《文選·陸機〈謝平原內史表〉》:“陪臣 陸機 言,今月九日, 魏郡 太守遣兼丞 張含 ,齎板詔書印綬,假臣為平原內史。” 李善 註:“ 蔡邕 《獨斷》曰:諸侯境內,自相以下,皆為諸侯稱臣,於朝皆稱陪臣。”(2)指大夫的家臣。《論語·季氏》:“ 孔子 曰:‘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
(2).古代外交使臣出使時,對對方國家的君主而言,亦稱“ 陪臣 ”。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九:“ 宗道 曰:‘僕與 夏 主比肩從事天子,若 夏 主自來,當相為賓主。爾陪臣也,安得為主人。’”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阿文成相度》:“ 安南國 王 阮光平 至京,遣其臣饋公土儀,公取一二物,使人出曰:‘中朝相公問陪臣好。’”
祁順名句,金寺丞德清張中書士璉同使高麗往還經山海因贈二十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