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題李舜臣江東十鑒六韻》
全文:
十勝原無一勝終,誰雲鑒此合江東。
徒因南渡君臣怯,勖以北征議論*公。
藉是便希成正統,謂他未可奏膚功。
扼吭拊背曾何有,楚尾吳頭祇自窮。
都會上游應冀北,提封次者亦關中。
少師故是金閶侶,桑梓情牽識未通。
參考注釋
扼吭拊背
掐其喉而擊其背。喻控制要害,前後夾擊。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十四:“扼 江 十郡,其要七渡;負海七省,其要十津。外接島夷,內防盜艇,如何而形格勢禁,如何而扼吭拊背,願聞其宜忌,可乎?”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籌議日本改約暫宜緩允疏》:“厚集南北洋戰艦,分撥出巡,為扼吭拊背之謀。” 陳光遠 《請力爭青島電》:“踞巔盬腦,扼吭拊背,雖有智者,莫能有謀。”
何有
(1).有什麼。《詩·邶風·谷風》:“何有何亡,黽勉求之。” 鄭玄 箋:“君子何所有乎?何所亡乎?” 晉 潘尼 《贈陸機出為吳王郎中令》詩:“ 崐山 何有?有瑤有珉。”
(2).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難。《論語·里仁》:“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 何晏 集解:“何有者,言不難。”《孟子·梁惠王下》:“王如好貨,與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漢 袁康 《越絕書·計倪內經》:“王審用臣之議,大則可以王,小則可以霸,於何有哉?” 晉 陶潛 《擬古》詩之一:“意氣傾人命,離隔復何有?”
(3).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憐惜、不愛重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除君之惡,唯力是視, 蒲 人、 狄 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無 蒲 狄 乎!” 楊伯峻 註:“何有,古人習語,意義隨所施而異,此謂心目中無之也。”《呂氏春秋·知接》:“人之情,非不愛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將何有於君?” 清 侯方域 《重修顏魯公碑亭記》:“其視卿相王侯與其國封邸第,曾不若脫屣,而何有於亭?”
(4).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關。《左傳·昭公二十八年》:“ 祁氏 私有討,國何有焉?” 杜預 註:“言討家臣,無與國事。”《左傳·哀公二十七年》:“若利本之顛, 瑤 何有焉?” 宋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苟其人之惡,則於銘乎何有?”
(5).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顧慮、不在乎。《左傳·昭公元年》:“ 吉 若獲戾,子將行之,何有於諸 游 ?” 楊伯峻 註:“言不必顧慮 游氏 諸人。” 明 李贄 《與周友山》:“士為知己者死,死且甘焉,又何有於廢棄歟?” 魯迅 《熱風·反對“含淚”的批評家》:“然而一切青年的心,卻未必都如此不淨;倘竟如此不淨,則即使‘授受不親’後來也就會‘瞟’,以至於瞟以上的等等事,那時便是一部《禮記》,也即等於《金*瓶*梅》了,又何有於《蕙的風》?”
(6).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所得。《左傳·僖公十五年》:“獲 晉侯 ,以厚歸也;既而喪歸,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 杜預 註:“何有猶何得。”
(7).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所不有。《文選·木華<海賦>》:“弘往納來,以宗以都。品物類生,何有何無?” 李善 註:“言諸品物以類相生,何所不有?何者而無?言其多也。”
(8).哪裡有,豈有。 漢 張衡 《西京賦》:“澤虞是濫,何有春秋?”《後漢書·賈琮傳》:“刺史當遠視廣聽,糾察美惡,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 唐 韓愈 《與孟尚書書》:“凡君子行己立身,自有法度……何有去聖人之道,捨先王之法,而從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 明 吳承恩 《贈邑侯念吾高公擢南曹序》:“自仍歲之水也,洪濤冒夫城郭,而何有於田,何有於食,何有於租與賦哉!”
楚尾吳頭
古 豫章 一帶位於 楚 地下游, 吳 地上游,如首尾相銜接,故稱“楚尾吳頭”。亦泛指 長江 中下游一帶地方。 宋 張孝祥 《念奴嬌·欲雪呈朱漕元順》詞:“家在 楚 尾 吳 頭,歸期猶未,對此驚時節。” 宋 朱熹 《鉛山立春》詩:“雪擁山腰洞口,春迴 楚 尾 吳 頭。”《水滸傳》第一一一回:“ 江 心內有兩座山:一座喚做 金山 ,一座喚做 焦山 ……這兩座山,生在 江 中,正佔著 楚 尾 吳 頭。” 清 方文 《泊魯港》詩:“竹郎木客憂垂槖, 楚 尾 吳 頭患剝膚。” 太平天囯 宋溶生 《建天京於金陵論》:“ 金陵 乃名勝之區,王氣之鐘也,倚 鍾 阜,瞰 長江 ,接天闕,枕後湖,龍蟠虎踞, 楚 尾 吳 頭……其美利有不可勝言者。”
乾隆名句,題李舜臣江東十鑒六韻名句
名句推薦
乾坤今似許,焮禍自非材
陳著《俞蓀墅示以雜興四首乃用危驪塘所次唐子西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