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鄒一桂花卉翎毛》
全文:
雞冠花側立鵾雞,情與無情一羼提。
奚必主賓特形異,恰看老少得年齊。
秋前彩幘爭擎露,月下歌裳自舞霓。
祗有太真耽晏起,厭他咿喔五更啼。
參考注釋
雞冠
(1).雄雞頭上的肉冠。 三國 魏 曹丕 《與鍾大理書》:“竊見玉書稱美玉,白如截肪,黑譬純漆,赤擬雞冠,黃侔蒸栗。”
(2).草本植物名。一年生,花狀如雞首之肉冠。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四·雞冠》:“雞冠,處處有之。三月生苗。入夏高者五六尺,矬者纔數寸……六七月梢間開花,有紅白黃三色。其穗圓長而尖者,儼如青葙之穗;扁卷而平者,儼如雄雞之冠。”《醒世恆言·灌園叟晚逢仙女》:“籬邊撒下蜀葵、鳳仙、雞冠、秋葵、鶯粟等種。”
側立
(1).因敬重或戒懼而立在旁邊。 晉 葛洪 《抱朴子·名實》:“持之以夙興側立,加之以先意承指。”《北齊書·楊愔傳》:“太皇太后臨 昭陽殿 ,太后及帝側立。”《宋史·孝宗紀一》:“頃之,內侍掖帝至御榻前,側立不坐。內侍扶掖至七八,乃略就坐。”
(2).位於旁邊。 清 戴鏡曾 《香山》詩:“ 香山 小而高,側立 太湖 上。”
鵾雞
(1).即鵾雞。《文選·張衡<西京賦>》“翔鶤仰而弗逮” 李善 注引《穆天子傳》:“鶤雞飛八百里。” 郭璞 註:“鶤即鵾雞,鵾與鶤同。” 漢 揚雄 《太玄·裝》:“次四鶤雞朝飛踤於北,嚶嚶相和不輟食。” 范望 註:“鶤鷄,水鳥。”參見“ 鵾雞 ”。
(2).鳳凰的別名。《淮南子·覽冥訓》:“過歸鴈於 碣石 ,軼鶤雞於 姑餘 。” 高誘 註:“鶤雞,鳳皇之別名。”
(3).大雞。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禽二·雞》:“ 蜀 中一種鶤雞, 楚 中一種傖雞,並高三四尺。”
鵾雞:1.鳥名。似鶴。《楚辭·九辯》:“鴈廱廱而南遊兮,鵾鷄啁哳而悲鳴。” 洪興祖 補註:“鵾鷄似鶴,黃白色。” 唐 楊炯 《盂蘭盆賦》:“鳴鷫鸘與鸑鷟,舞鵾雞與翡翠。” 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六:“男兒未老中原在,寄與鵾雞莫浪啼。”
(2).古曲名。《文選·張衡<南都賦>》:“《寡婦》悲吟,《鵾雞》哀鳴。” 李善 註:“《寡婦》曲未詳,古相和歌有《鵾雞》之曲。” 唐 李德裕 《重台芙蓉賦》:“吟朱鷺於篴管,鳴《鵾鷄》於瑟絃。” 明 高啟 《長安有狹斜行》:“大婦彈《鵾鷄》,中婦舞《前溪》。”
無情
(1) 沒有感情
無情無義
(2) 不留情
水火無情
羼提
佛教語。梵語的漢譯。為“六度”之一,意為安心忍辱。《法界次第》卷下:“羼提, 秦 言忍辱。內心能安忍外所辱境,故名忍辱。” 清 龔自珍 《發大心文》:“欲修羼提,發心為先。”
乾隆名句,鄒一桂花卉翎毛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