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王汝玉的《和徐高尚同陳胡二文學虎丘游集》
全文:
中吳饒佳游,茲山極殊觀。
磅礴踞皋陸,㠝岏軼霄漢。
靈岩南蔽虧,震澤西衍漫。
岧嶢見城堞,參差曕里閈。
飛甍凌巘出,紺宇橫林奐。
餘霞皎夕陰,初旭縟晴旦。
宗周昔無象,四國爭發難。
闔閭紹遺業,傲倪霸東翰。
雄圖未終畢,宮車忽雲晏。
年遙代祀忽,世變物情換。
深藏閟雨花,曲池幕煙蔓。
崖崩留鑿紋,石駁餘劍斷。
諸君美無度,假日窮幽玩。
憑峭信多覽,弔古亦增嘆。
伊子旅江壖,接武嗟阻限。
聆風仰清穆,披藻羨芬爛。
重尋倘能卜,偕行願相贊。
參考注釋
宗周
(1).指 周 王朝。因 周 為所封諸侯國之宗主國,故稱。《詩·小雅·正月》:“赫赫 宗周 , 褒姒 烕之。”《後漢書·東夷傳序》:“後 徐夷 僭號,乃率九夷以伐 宗周 。”《舊唐書·代宗紀》:“ 唐 虞 之際,內有百揆,庶政惟和。至於 宗周 ,六卿分職,以倡九牧。”
(2). 周 代王都所在,如 豐 、 鎬 、 洛邑 亦稱為 宗周 。《書·周官》:“惟 周王 撫萬邦,巡侯甸,四征弗庭,綏厥兆民,六服羣辟,罔不承德。歸於 宗周 ,董正治官。” 孔 傳:“言協服還歸於 豐 ,督正治理職司之百官。” 孔穎達 疏:“自滅 淮夷 ,而歸於 宗周 豐邑 ,乃督正治理職司之百官。”《禮記·祭統》:“ 成公 乃命 莊叔 ,隨難於 漢陽 ,即官於 宗周 ,奔走無射。” 鄭玄 註:“ 周 既去 鎬京 ,猶名王城為 宗周 也。”
無象
(1).失去常態、常道。《左傳·襄公九年》:“ 士弱 曰:‘…… 商 人閲其禍敗之釁,必始於火,是以日知其有天道也。’公曰:‘可必乎?’對曰:‘在道,國亂無象,不可知也。’” 杜預 註:“言國無道,則災變亦殊,故不可必知。” 孔穎達 疏:“若國家昏亂,無復常象,不可知也。”《文選·王粲<七哀>詩之一》:“ 西京 亂無象,豺虎方遘患。” 李善 注引 河上公 曰:“象,道也。” 南朝 宋 謝靈運 《擬魏太子“鄴中集”詩·王粲》:“ 伊洛 既燎煙, 函崤 沒無象。”一本作“ 無像 ”。
(2).沒有形跡;沒有具體形象。《管子·幼官》:“備具勝之原,無象勝之本。” 趙守正 註:“無象,指軍行隱蔽,使人們看不到形象。”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譬若畫形於無象,造響於無聲。” 唐 張九齡 《請東北將吏刊石紀功德狀》:“觀變早於未萌,必取預於無象。”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四:“或兀坐冥搜,求聲於寂寥,寫真於無象。”
(3).原為道家形容道玄虛無形之語,後亦泛指諸種義理的玄微難測,或玄微難測的義理。語出《老子》:“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忽怳。” 南朝 梁 沉約 《雅樂歌·諴雅之一》:“懷忽慌,瞻浩蕩……出杳冥,降無象。” 唐 李華 《潤州鶴林寺故徑山大師碑銘》:“道行無跡,妙極無象:謂體性空,而本源清淨;謂諸見滅,而覺照圓明。” 宋 蘇轍 《郊祀慶成》詩:“治道初無象,神功竟莫宣。” 清 王士禛 《漁洋詩話》卷下:“ 吳 之 洞庭山 有丐者, 汪鈍翁 記其數詩,有云:‘……有形皆是假,無象孰為真?悟到無生地,梅花滿四鄰。’”
四國
(1).四方鄰國。亦泛指四方,天下。《詩·大雅·崧高》:“揉此萬邦,聞於四國。” 鄭玄 箋:“四國,猶言四方也。”《左傳·襄公三十年》:“ 子大叔 曰:‘若四國何?’ 子產 曰:‘非相違也,而相從也,四國何尤焉!’” 宋 蘇軾 《石鼓歌》:“皆雲皇帝巡四國,烹滅強*暴救黔首。”
(2).指四方諸侯國。《周禮·天官·司會》:“以周知四國之治,以詔王及冢宰廢置。” 賈公彥 疏:“四國,謂四方諸侯之國。”《左傳·僖公二十八年》:“王謂叔父,敬服王命,以綏四國,糾逖王慝。”
發難
發動反抗或叛亂;起義;起事
天下初發難,假立諸侯後以伐秦。——《漢書·項籍傳》
王汝玉名句,和徐高尚同陳胡二文學虎丘游集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