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進宮見路旁禾麥喜而有作》
全文:
昨冬三白誠沾足,遺蝗入地無須卜。
今春靈雨復頻零,有秋早幸天錫福。
婪尾韶光入夏初,經旬未得甘膏霂。
五日不雨則無麥,誰能慰我宵衣獨。
一夜西山殷其雷,甫田尺澤資澆沃。
枯者以蘇苗者秀,或雲而黃或油綠。
豈無町畦藉驗農,郊畿未必同在囿。
北郊有事應齋居,星言駕彼六龍夙。
憑輿歷歷度村墟,麥原禾阪皆在目。
降康允矣大造仁,九重歡戚同茅屋。
此日憂懷釋流覽,遐心更復廑六服。
安得寓縣均有秋,祈年展轉眉常蹙。
參考注釋
憂懷
(1).憂慮懷念;憂思。 漢 王充 《論衡·對作》:“ 建初 孟年, 中州 頗歉, 潁川 、 汝南 ,民流四散;聖主憂懷,詔書數至。”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 世祖 日夜憂懷,備盡寬譬。”
(2).憂傷的心懷。 清 曾國藩 《復劉霞仙中丞書》:“ 筠仙 修通志之議,事甚浩博,未易卒業;近又喪其愛子,憂懷何以自遣。” 鄭振鐸 《離別》二:“行期前一天的晚上,我去向她告別,勉強裝出高興的樣子,要逗引開她的憂懷別緒。”
流覽
大致地觀看
遐心
(1).與人疏遠之心。《詩·小雅·白駒》:“毋金玉爾音,而有遐心。” 朱熹 集傳:“毋貴重爾之音聲,而有遠我之心。” 明 湯顯祖 《答門人桂仲雅書》:“我所思兮在 桂林 ,乃三年不通一問,而有遐心耶?” 清 陳確 《哭長翁叔父文》:“徒以山川遼越,音問久疏,二十年來,窅如隔世。叔父遽疑其有遐心。”
(2).避世隱居之心。 南朝 齊高帝 《塞客吟》:“悟樊籠之或累,悵遐心以棲遠。” 宋 陳師道 《寄答王直方》詩:“懷祿有遐心,從俗無遠韻。” 清 龔自珍 《自春徂秋偶有所觸得》之八:“忽忽生遐心,終朝閟金玉。”
(3).放逸不羈之心。 漢 張衡 《思玄賦》:“收疇昔之逸豫兮,卷淫放不遐心。”《晉書·元帝紀論》:“或高旌未拂,而遐心斯偃,迴首朝陽,仰希乾棟,帝猶六讓不居,七辭而不免也。”
(4).廣闊的胸襟。 清 黃宗羲 《蔣萬為墓志銘》:“ 萬為 之文,御以遐心,主以理骨,儼然大家體裁也。”
六服
(1). 周 王畿以外的諸侯邦國曰服,其等次有六:侯服、甸服、男服、采服、衛服、蠻服。《書·周官》:“六服群辟,罔不承德。”《周禮·秋官·大行人》:“邦畿方千里,其外方五百里謂之侯服,歲壹見,其貢祀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謂之甸服,二歲壹見,其貢嬪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謂之男服,三歲壹見,其貢器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謂之采服,四歲壹見,其貢服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謂之衛服,五歲壹見,其貢材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謂之要服,六歲壹見,其貢貨物。” 孔穎達 疏:“要服,蠻服也者,《職方》雲‘蠻服’,要、蠻義一也。” 王莽 曾仿行六服之制。《漢書·王莽傳中》:“公作甸侯,是為惟城;諸在侯服,是為惟寧;在采、任諸侯,是為惟翰;在賓服,是為惟屏;在揆文教,奮武衞,是為惟垣;在九州之外,是為惟藩;各以其方為稱,總為萬國焉。” 南朝 宋 顏延之 《赭白馬賦》:“總六服以收賢,掩七戎而得駿。” 宋 曾鞏 《李良輔知廬州張竚陝州崔度蔡州王說徐州制》:“朕董正治官,自朝廷始,至於六服群吏,莫不考循其名,以督課其實。”惟城、惟寧、惟翰、惟屏、惟垣、惟藩,皆取自《詩·大雅·板》。後用以指全國各地。《周禮·春官·司服》:“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則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則袞冕;享先公、饗射則鷩冕;祀四望、山川則毳冕;祭社稷、五祀則希冕;祭羣小祀則玄冕。” 鄭玄 註:“ 鄭司農 曰:‘大裘,羔裘也。袞,卷龍衣也。鷩,襌衣也。毳,罽衣也。’……希讀為絺,或作黹,字之誤也。”《晉書·輿服志》:“六服之冕,五時之路,王者之常制,各有等差。”
(2).指 周 天子的六種冕服。即:大裘、袞衣、禪衣、罽衣、絺衣、玄衣。《周禮·天官·內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褘衣、揄狄、闕狄、鞠衣、展衣、緣衣,素沙。” 賈公彥 疏:“此素沙與上六服為里,使之張顯。”
(3).指 周 代王后的六種服色。
乾隆名句,進宮見路旁禾麥喜而有作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