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千尺雪歌四疊舊韻》
全文:
千尺雪歌四章有,辛未創前辛巳後。
其間已歷整十年,各寫銀箋黏壁牖。
流陰瞥眼迅空花,逮今又復一紀加。
長篇畏難弗再和,豈不貽笑眉山蘇氏家。
言志永言喜所素,寧論下里及大頀。
臨流坐石試摛毫,冷色寒聲皆可悟。
迸珠落澗瀉湲湲,觸磯倒峽漩澓還。
誰知入畫江南境,都作宜詩塞上灣。
大如席,六月灑,豈徒言,看上下。
卻嗤太白詠燕山,虛擬何若實吟把。
即景遣暇非憶吳,蒼岩應付趙凡夫。
趙凡夫與李太白,幾曾至此真仙區。
錘峰萬古鼓洪爐,那複數彼山稱吾。
赴川溶溶為塞湖,四疊興殊韻不殊。
參考注釋
六月
《詩·小雅》篇名。序云:“《六月》, 宣王 北伐也。”《國語·晉語四》:“ 秦伯 賦《六月》。” 韋昭 註:“《六月》,道 尹吉甫 佐 宣王 征伐,復 文 武 之業。《小雅》其詩云:‘王於出征,以匡王國。’二章曰:‘以佐天子。’三章曰:‘共武之服,以定王國。’此言 重耳 為君,必霸諸侯以匡佐天子。”後多用以指衛國定亂的正義之師。《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七·梁郊祀樂章》:“白日體無私,皇天輔有德。七旬罪已服,六月師方克。” 明 夏完淳 《大哀賦》:“於是竿木羣興,風雲畢會,興六月之師,振九天之鋭。”
豈徒
難道只是;何止。《孟子·公孫丑下》:“古之君子,其過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豈徒順之,又從為之辭。”《後漢書·杜喬傳論》:“夫稱仁人者,其道弘矣!立言踐行,豈徒徇名安己而已哉。” 宋 葉適 《紀年備遺序》:“相與論舊事,追念愴然。然則 文昭 豈徒以博習自是而已哉!” 明 李東陽 《送王公濟歸武昌歌》:“豈徒文思比 唐 勃 ,應遣頌聲如 漢 褒。” 陳毅 《頤和園“五一”春遊紀盛》詩:“集體歡樂如海,豈徒車水馬龍!”
上下
(1) 高處和低處;上面和下面;職位上較高的和較低的人
上下同欲者勝。——《孫子·謀攻》
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上下天光,一碧萬頃。——范仲淹《岳陽樓記》
(2) 輩分上較高的和較低的人
全家上下都很高興
(3) 從上面到下面
上下打量著這位陌生人
(4) 指程度上高低、優劣
不分上下
(5) 用在數量詞後,表示概數;左右
今年一畝地能有一千斤上下的收成
這位先生今年五十上下
(6) 稱衙門中的差役
這般炎熱,上下只得擔待一步!——《水滸傳》
乾隆名句,千尺雪歌四疊舊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