吁嗟乎今古何曾異冬夏,古風原在讀書人,日月西行河東下

乾隆命董邦達仿李唐寒谷先春圖疊舊題唐岱孫祜畫韻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命董邦達仿李唐寒谷先春圖疊舊題唐岱孫祜畫韻》

全文:
不登山則已,登山當振衣。
太華不求仙則已,求仙當叱龍飾駕。
從來藝圃有淵源,王杜風流溯鮑謝。
詞臣家法夙擅長,背臨爰命花磚暇。
試比岱祜所合作,孔氏之徒羞五伯。
縱教李唐重渲染,生動未遽能凌架。
妙哉結搆本天成,無須藉助資侯亞。
我昔題詩亦偶然,漸入佳境如食蔗。
閒花落水文自成,春蠶作繭尋無罅。
自合煙云為供養,何虞溪壑非親婭。
素壁高張滿意寒,穀神精氣全輸瀉。
石磴盤盤小閣幽,文筵雅會兮茶罷。
相於責有課虛無,硯田淨土堪耕稼。
鶴閒矯矯立雪坡,梅香馥馥來風榭。
設求牝牡驪黃間,紛爭繪苑聲應嗄。
繄余好古非好物,六法靜對生清訝。
安得是人與共游,因之可識羲皇化。
雖然刻鵠亦如鶩,要識陸來張減價。
吁嗟乎今古何曾異冬夏,古風原在讀書人,日月西行河東下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吁嗟

(1).嘆詞。表示憂傷或有所感。《楚辭·卜居》:“吁嗟嘿嘿兮,誰知吾之廉貞。”《文選·謝朓<和王著作八公山詩>》:“平生仰令圖,吁嗟命不淑。” 李善 注引 薛君 《韓詩章句》:“吁嗟,嘆辭也。” 陳毅 《感事書懷》詩:“吁嗟我與汝,滄海之一粟。”

(2).嘆詞。表示讚美。 明 黃溥 《閒中今古錄》:“至今兒孫主沙漠,吁嗟 趙 氏何其隆!” 清 黃遵憲 《紀事》詩:“吁嗟 華盛頓 ,及今百年矣。”

(3).哀嘆;嘆息。《孔子家語·執轡》:“民惡其殘虐,莫不吁嗟。” 漢 王符 《潛夫論·救邊》:“一人吁嗟,王道為虧。” 唐 寒山 《詩》之二○四:“世人何事可吁嗟,苦樂交煎勿底涯。”《剪燈新話·秋香亭記》:“女吁嗟抑塞,不能致辭。”《紅樓夢》第三五回:“那鸚哥便長嘆一聲,竟大似 黛玉 素日吁嗟音韻。”

今古

(1).現時與往昔。 唐 韓愈 《柳子厚墓志銘》:“議論證據今古,出入經史百子。” 宋 蘇軾 《夜直秘閣呈王敏甫》詩:“共誰交臂論今古,只有閒心對此君。”

(2).謂古往今來,從古到今。

(3).過去、往昔。亦借指消逝的人事、時間。《北史·薛辯傳》:“汝既未來,便成今古,緬然永別,為恨何言!” 唐 王昌齡 《同從弟銷南齋玩月》詩:“冉冉幾盈虛,澄澄變今古。” 元 趙孟頫 《聞搗衣》詩:“人間俯仰成今古,何待他時始惘然。” 清 納蘭性德 《蝶戀花》詞:“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風,吹夢成今古。”

何曾

反問表示未曾

你何曾想到他今天會成為總統?

古風

(1) 古人之風。指質樸淳古的習尚、氣度和文風,也指質樸的生活作風

這個山村的人衣冠簡樸,古風猶存

(2) 詩體名。即古詩、古體詩

讀書人

(1) 被指定給別人朗讀的人(如被指定在吃飯時間高聲朗讀的人)

(2) 知識分子;士人(你們都是讀書人,知道得多)

日月

(1) 生計;生活

舒心的日月

(2) 太陽和月亮

行河

巡行 黃河 河道。 河 , 黃河 。《漢書·平當傳》:“ 當 以經明《禹貢》,使行 河 ,為騎都尉,領 河 隄。” 顏師古 註:“《尚書·禹貢》載 禹 治水次第,山川高下。 當 明此經,故使行 河 也。”

東下

(1).東行。我國地勢西北方高,東南方低,故習慣稱東行為東下,與西上相對。《史記·淮陰侯列傳》:“ 常山王 背 項王 ,奉 項嬰 頭而竄,逃歸於 漢王 。 漢王 借兵而東下,殺 成安君 泜水 之南。”《資治通鑑·漢獻帝建安十三年》:“ 曹操 自 江陵 將順 江 東下。” 清 吳偉業 《過錦樹林玉京道人墓》詩序:“久之,有聞其復東下者,主於 海虞 一故人。”

(2).謂向東攻克。 唐 李白 《梁甫吟》:“君不見 高陽 酒徒起草中,長揖 山 東隆準公……東下 齊 城七十二,指揮 楚 漢 如旋蓬。”

乾隆名句,命董邦達仿李唐寒谷先春圖疊舊題唐岱孫祜畫韻名句

詩詞推薦

吁嗟乎今古何曾異冬夏,古風原在讀書人,日月西行河東下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