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呂陶的《說學送句輔元赴普慈》
全文:
六經聖人心,言以寓微意。
著示萬世教,大略歸簡易。
先儒事研覃,傳注發奧秘。
其間豈無失,十數才一二。
沿波而討源,自可見極致。
學者不務此,紛紛競非是。
所得方一毫,已謂盡千里。
譬如就寸管,窺覘九清位。
又如持小蠡,測度巨浸水。
近年經術興,眾說尤鼎沸。
或沿老佛解,或取鬼神議。
或以對偶求,或用點畫治。
往往勤萬言,區區釋數字。
茫昧超洪荒,高闊等天地。
幽欲根死生,明欲混愚智。
五常孰為常,百氏孰為氏。
古今名家學,一旦盡委棄。
老生分退縮,鉗口深有畏。
晚輩互馳騁,銳力不少避。
茲事系風化,賢者慎措置。
吾鄉句夫子,天稟最純粹。
事親存至行,執卷考精理。
平生耽道腴,大嚼得鼎味。
使之典胄席,琢玉成貴器。
不爾坐泮宮,好音變惡類。
頭白顏已蒼,猶從一麾寄。
普慈實名郡,良俗先禮義。
斯文久磨淬,浮筆恥誦記。
有心欲聞韶,作樂慮惉懘。
有道欲適遠,驅車患軒輊。
茲焉遇儒師,於學有統帥。
公若舜權舉,明若軒鑒視。
珍若太羹飽,快若醇酎醉。
詩書文翁治,教育孟軻志。
雖則憩甘棠,清風似槐市。
參考注釋
有心
有某種想法
有心人
聞韶
《論語·述而》:“子在 齊 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韶》,傳為 舜 時的樂名, 孔子 推為盡善盡美。後以“聞韶”謂聽帝王之樂或聽美好樂曲。 唐 崔日用 《奉和人日重宴大明宮恩賜綵縷人勝應制》:“宸極此時飛聖藻,微臣竊抃預聞《韶》。” 宋 范仲淹 《今樂猶古樂賦》:“聽此笙鏞,曷異聞《韶》之美;顧茲匏土,宛存《擊壤》之風。” 傅尃 《次韻答令希見過王仙館中留別》:“載酒有人來問字,傳餐無肉笑聞《韶》。”
作樂
奏樂
惉懘
聲音不和諧;煩亂不安。《史記·樂書》:“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徵為事,羽為物,五者不亂,則無惉懘之音矣。” 裴駰 集解引 鄭玄 曰:“惉懘,弊敗不和之貌也。”《北齊書·文苑傳序》:“雜惉懘以成音,故雖悲而不雅。” 唐 元稹 《立部伎》詩:“惉懘難令 季札 辨,遲迴但恐 文侯 臥。”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九:“小有惉懘之情悴於胸次,憂思鬱結,易以傷氣。” 明 唐順之 《寄趙浚谷書》:“但僕既為老親羈絆,而 念菴 出門亦頗惉懘。”
呂陶名句,說學送句輔元赴普慈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