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劉摯的《送蔡景繁赴淮南運使》
全文:
新堤洛水東風峭,下入長淮春浩渺。
淮南使者蓬萊仙,疊鼓鳴鐃畫船曉。
旦時契闊慕聲名,晚歲綢繆親紵縞。
磨鉛並直登瀛州,對案同廳佐京兆。
青蒿長松慚異質,流水高山喜同調。
雖當倥傯喧囂中,不廢樽罍與吟嘯。
歲月撲面來紛紛,冠蓋送客聲擾擾。
北園去歲賦紅梅,南浦今春歌碧草。
黃金龍節使光華,白面書生才縹緲。
世高台閣與省府,偏歷從容譽清劭。
投虛餘刃無足為,澄清百城付談笑。
時行有命又有義,所遇何多亦何少。
未應刻意懷軒裳,知有高情在魚鳥。
黃鵠千歲凌長風,奈此沙邊老鶬鴇。
朝廷羽儀重人物,行聞追鋒賜嚴召。
玉音寄我其無忘,時有歸鴻下雲表。
參考注釋
青蒿
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葉互生,細裂如絲,有特殊氣味。莖、葉可入藥。嫩者可食。也叫“香蒿”。 唐 韓愈 《醉留東野》詩:“ 韓子 稍姦黠,自慙青蒿倚長松。” 宋 蘇軾 《送范德孺》詩:“漸覺東風料峭寒,青蒿黃韭試春盤。”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神麯》:“凡造神麯所以入藥……造者專用白麵,每百斤入青蒿自然汁,馬蓼、蒼耳自然汁相混和作餅。” 郭小川 《平爐王出鋼記》詩:“天上的星星擺開溜,草原上的青蒿張開手。”
長松
藥草名。服之可黑鬚髮。 宋 蘇軾 《謝王澤州寄長松兼簡張天覺》詩之一:“莫道長松浪得名,能教覆額兩眉青。”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一·長松》:“長松生古松下,根色如薺苨,長三五寸,味甘微苦,類人參,清香可愛。按 張天覺 《文集》云:僧 普明 居 五臺山 ,患大風,眉髮俱墮,哀苦不堪。忽遇異人,教服長松,示其形狀。 明 採服之,旬餘毛髮俱生,顏色如故。”
異質
(1).特異的資質、稟賦。《三國志·魏志·武帝紀》“以軍師 華歆 為御史大夫” 裴松之 注引 晉 王沉 《魏書》:“文俗之吏,高才異質,或堪為將守。” 清 劉大櫆 《蝠巢翁傳》:“翁生而有異質。”
(2).指某種材料的特異質地。比喻才能出眾的人。 清 戴名世 《綠蔭齋古桂記》:“物理之盛衰,何常之有?良材異質辱於匹夫之手者多矣!”
(3).不同資質。 三國 魏 應璩 《與廣川長岑文瑜書》:“賢聖殊品,優劣異質。”
(4).指形體不同。《文選·木華<海賦>》:“瑕石詭暉,鱗甲異質。” 李善 註:“異質,殊形也。《廣雅》曰:‘質,驅也。’” 明 李東陽 《與姜用貞》詩之一:“叢蘭絶低小,隱約幽巖姿……小大固異質,託交乃其宜。”
流水高山
(1).《列子·湯問》:“ 伯牙 善鼓琴, 鍾子期 善聽。 伯牙 鼓琴,志在登高山, 鍾子期 曰:‘善哉,峩峩兮若 泰山 。’志在流水, 鍾子期 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後以“流水高山”指美妙的樂曲。 宋 辛棄疾 《謁金門·和廓之五月雪樓小集韻》詞:“流水高山絃斷絶,怒蛙聲自咽。”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四:“也不彈雅調與親聲,流水高山多不是,何似一聲聲盡説相思。”《冷眼觀》第二二回:“不過因為我國政府諱言革命,所以他就變了這么一個謎語出來,把人猜著頑罷了。惜乎那人不悟,倒未免叫 李君 反存了個流水高山知音絶少的觀念在心裡了。”
(2).借指知音、知己。 宋 王安石 《伯牙》詩:“故人舍我歸黃壤,流水高山深自知。” 清 方文 《得梅朗三凶問因寄麻孟璿沉景山》詩:“流水高山交不淺,素車白馬見何難。”
(3).即高山流水。古琴曲。 宋 羅燁 《醉翁談錄·小說引子》:“也題《流水高山》句,也賦《陽春白雪》吟。” 明 葉憲祖 《易水寒》第四折:“暫來錦瑟佳人傍,《流水高山》細評量。”《天雨花》第二三回:“君前重與翻新調,《流水高山》好。”
同調
(1) 音調相同
(2) 比喻志趣或主張相同的人
引為同調
劉摯名句,送蔡景繁赴淮南運使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青蒿長松慚異質,流水高山喜同調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