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朝不伐大宛城,公初得之無乃驚

釋祖可觀壯輿所藏伯時馬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祖可的《觀壯輿所藏伯時馬》

全文:
平生徒說追風足,厭見駑駘飽芻粟。
劉侯為出二馬圖,緬想權奇在坰牧。
本朝不伐大宛城,公初得之無乃驚
胡沙燕山在吾目,短草落日低邊明。
雄姿忽作風動壁,意氣騰驤欲無敵。
前者驕矜後者馳,信矣能先鳥疾飛。
圉人亦復神超然,亮作俗肉勤加鞭。
吁嗟駿骨世定有,良樂不逢長棄捐。

釋祖可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本朝

(1) 古人認為朝廷是國家的根本,所以稱朝廷為本朝

(2) 稱自己所處的王朝

不伐

不自誇耀。《易·繫辭上》:“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誌·釋爭》:“蓋善以不伐為大,賢以自矜為損。”《明史·常遇春傳贊》:“ 中山 持重有謀,功高不伐,自古名世之佐無以過之。”

大宛

古國名。為 西域 三十六國之一,北通 康居 ,南面和西南面與 大月氏 接,產汗血馬。大約在今 蘇聯 費爾乾納 盆地。見《史記·大宛列傳》、《漢書·西域傳上·大宛國》。因其地產名馬,後亦稱駿馬為“大宛”。 唐 白行簡 《李娃傳》:“有一人控大宛,汗流馳至。”

之無

(1).之字與無字。 唐 白居易 《與元九書》:“僕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於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僕者,僕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識。” 金 元好問 《贈利州侯神童》詩:“極知之無不足訝,更恐洛誦難為功。”

(2).借指簡單易識之字。 明 劉元卿 《賢奕編·應諧·乍解張皇》:“ 汝 有田舍翁,家貲殽盛,而累世不識之無。”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醫術》:“張曰‘我僅識之無耳,烏能是?’道士笑曰:‘迂哉!名醫何必多識字乎?但行之耳。’”

釋祖可名句,觀壯輿所藏伯時馬名句

詩詞推薦

本朝不伐大宛城,公初得之無乃驚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