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沈遘的《七言答老農》
全文:
聖主仁恩務息民,收兵方外卷威神。
老農自保太平樂,焉用空言羞使臣。
參考注釋
聖主
(1).對當代皇帝的尊稱。《東觀漢記·鮑永傳》:“今聖主即位,天下已定,不降何待?” 唐 李白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我似浮雲殢 吳 越 ,君逢聖主游丹闕,一振高名滿帝都,歸時還弄 峨眉 月。” 明 張居正 《陳六事疏》:“臣又自惟,幸得以經術遭逢聖主,備位輔弼。”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局詐》:“目下有某處將軍缺,倘不吝重金,僕囑內兄游揚聖主之前,此任可致。”
(2).泛稱英明的天子。《戰國策·秦策三》:“良醫知病人之死生,聖主明於成敗之事。” 漢 王褒 《聖主得賢臣頌》:“及其遇明君遭聖主也,運籌合上意,諫諍則見聽。”《舊唐書·忠義傳上·王義方》:“臣聞附下罔上,聖主之所宜誅;心狠貌恭,明時之所必罰。” 清 曾國藩 《何君殉難碑記》:“飢寒逼身,難顧廉恥;聖主不能安其民,慈母不能撫其子。”
仁恩
仁愛恩德。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十指》:“親近來遠,同民所欲,則仁恩達矣。” 三國 魏 曹植 《娛賓賦》:“揚仁恩於白屋兮,踰 周公 之棄餐。” 唐 韓愈 《袁州申使狀》:“伏乞仁恩,特令改就常式,以安下情。”《三國演義》第一○四回:“伏願陛下清心寡慾,約己愛民,達孝道於先皇,布仁恩於宇下。”
息民
謂使人民得到休養生息。《左傳·隱公七年》:“凡諸侯同盟,於是稱名,故薨則赴以名,告終,稱嗣也,以繼好息民。” 漢 賈誼 《過秦論下》:“案土息民,以待其敝。” 唐 柳宗元 《非國語下·祀》:“夫祀……自息民以下,鹹無足取焉爾。” 清 魯一同 《秦論》:“ 秦 之強不強於 惠孝 之耕戰,而強於 景哀 之息民。” 孫中山 《致國*民*黨員書》:“其所主張,以為今之所務,惟在保境息民。”
收兵
(1) 從戰場或衝突地方撤回軍隊,結束戰鬥
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2) 借指結束工作
草率收兵
方外
(1) 世俗之外,舊時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彼遊方之外者也。——《莊子·大宗師》
(2) 邊遠所在,異域
威神
(1).尊嚴的神靈。《漢書·揚雄傳上》:“配帝居之 縣圃 兮,象 泰壹 之威神。” 清 顧炎武 《二月十日有事於欑宮》詩:“不忍寢園荒,復來奠樽斝。仿佛見威神,雲旗導風馬。”
(2).赫奕的聲威;神明般的威嚴。 漢 班固 《封燕然山銘》:“勒以八陣,蒞以威神。”《後漢書·南匈奴傳》:“冀因聖帝威神,一舉平定。” 唐 李德裕 《幽州紀聖功碑銘序》:“皇帝以 軒後 之威神, 漢高 之大略, 光武 之雄斷, 魏祖 之機權,舍而用之,以定王業。”
沈遘名句,七言答老農名句
名句推薦
畏落眾花後,無人別意看
謝燮《早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