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德洪的《次韻曾韻句游山》
全文:
夫子謫仙隱於儒,仲連太白真其徒。
栴檀林間法檀度,翰墨場中行秘書。
譬如山川有圭璧,光被草木蒙珷玞。
又如羽毛有麟鳳,瑞照百鳥藏鶚鼯。
玉堂金馬未入手,公不自嘆旁人吁。
厭看朱門森畫戟,暇日聊為山水娛。
下車褰衣卻部曲,縱望林壑情忻愉。
朱陵洞口見落石,引手匊雲跳明珠。
詩成萬象在掌握,磨琢無玷如瑾瑜。
旁觀十吏不駐足,一日萬口傳荊湖。
南山道人紛□□,摹寫磬石煩丹朱。
歸來盡以錄寄我,意句不盡情有無。
為公長喔立風檻,明月滿軒時卷舒。
吾聞駿馬日千里,未遭剪拂隨鹽車。
嗟余駑鈍世鄙笑,分甘垂耳同騾驢。
世間安得支遁眼,畫作嘶風神駿圖。
參考注釋
歸來
返回原來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宋· 張俞《蠶婦》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唐· 杜甫《兵車行》
盡情
(1) 儘量抒發*情感,不受約束
女孩子們在盡情歡笑
(2) 儘量報答別人的好意
不能盡情,容圖後報
有無
亦作“ 有亡 ”。1.有或無。《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臣 楚國 之鄙人也,幸得宿衛,十有餘年,時從出遊,游於後園,覽於有無,然猶未能徧覩也。” 李善 註:“覽於有無,謂或有所見,或復無也。” 漢 揚雄 《羽獵賦》:“馳弋乎神明之囿,覽觀乎羣臣之有亡。” 唐 賈島 《送僧》詩:“言歸文字外,意出有無間。”《水滸傳》第三九回:“這個不難,只取牢城營文冊一查,便見有無。”
(2).指家計的豐或薄。《禮記·檀弓上》:“ 子游 問喪具。夫子曰:‘稱家之有亡。’ 子游 曰:‘有亡惡乎齊?’” 陸德明 釋文:“有亡……一音無。” 孔穎達 疏:“亡,無也。言各隨其家計豐薄有無也。”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張公神道碑》:“﹝公﹞復常好施,與宗族同其有亡。”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所生長的地方》:“城中人每年各按照家中有無,到天王廟去殺豬,宰羊,磔狗,獻雞,獻魚,求神保佑五穀的繁殖,六畜的興旺,兒女的長成,以及作疾病婚喪的禳解。”
(3).指有餘與不足。《書·益稷》:“懋遷有無化居,烝民乃粒,萬邦作乂。” 孫星衍 疏:“有為有餘,無為不足也。”按,《文選·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四》引作“有亡”。 唐 韓愈 《原道》:“為之賈以通其有無。” 宋 蘇軾 《過雲龍山人張天驥》詩:“墟里通有無,垣牆任摧倒。”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所生長的地方》:“商人各負擔了花紗同貨物,灑脫的向深山中村莊走去,同平民作有無交易,謀取什一之利。”
(4).所有。 唐 韓愈 《處士盧君墓志銘》:“其弟 渾 ,以家有無,葬以車一乘於 龍門山 先人兆。” 宋 曾鞏 《故太常博士吳君墓碣》:“其喪父也,以家之有無葬,故葬不緩。”
(5).古代哲學範疇。有,指事物的存在,有“有形、有名、實有”等義;無,指事物的不存在,有“無形、無名、虛無”等義。《老子》:“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次及 宋岱 、 郭象 ,鋭思於幾神之區; 夷甫 、 裴頠 ,交辨於有無之域:並獨步當時,流聲後代。”
釋德洪名句,次韻曾韻句游山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