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孫應時的《孫生康祖從予海陵予薦之滁守趙叔明之門送以》
全文:
洙泗諸公游,參實少且魯。
誰知一貫學,其進乃甚武。
儒生多山野,此事亦已古。
儇儇細兒黠,往往車上舞。
後生識取捨,百不能四五。
子兮何為者,獨行事踽踽。
嗟我離師友,歲月漸莽齒。
子辱從之游,未必免聾瞽。
淮丞少官事,吏散日亭午。
藜羹共脫粟,本不計客主。
親年當喜懼,藥裹屬覼縷。
勞子辭我去,天寒無乃苦。
滁陽賢太守,豈弟民父母。
青山照城郭,廣廈庇風雨。
子往事佔畢,可但費樽俎。
窗明棐幾淨,堅坐勿規戶。
交情貴膽肝,師道在規矩。
何妨坐椎鈍,未可心媚嫵。
萬里須堅車,百步要疆弩。
書來說新功,吾欺俟習羽。
參考注釋
未必
不一定;不見得
未必有其實也。——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清· 劉開《問說》
未必非聖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過此已忘。——《聊齋志異·促織》
他未必去北京
聾瞽
(1).猶聾盲。《墨子·耕柱》:“鬼神之明智於聖人,猶聰耳明目之與聾瞽也。” 鄭觀應 《盛世危言·學校上》:“下至聾瞽瘖啞殘疾之人,亦莫不有學,使習一藝以自養其天刑之軀。”參見“ 聾盲 ”。
(2).比喻欺騙,蒙蔽。 元 耶律楚材 《屏山居士<鳴道集說>序》:“食我園椹,不見好音,誣謗聖人,聾瞽學者。” 明 陸容 《菽園雜記》卷十二:“ 似道 自知倖致高位,恐人議己,故作為此説,以聾瞽愚俗耳。”《續資治通鑑·元順帝至正二十七年》:“前代所行《通制條格》之書,非不繁密,但資官吏弄法,民間知者絶少,是聾瞽天下之人,使之犯法也。”
孫應時名句,孫生康祖從予海陵予薦之滁守趙叔明之門送以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