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程珌的《秘閣儒榮堂》
全文:
天狼騰騰照單于,怒麛抗岳於上都。
松漠城高沙萬里,其下穹廬育此胡。
皇仁配天覆中宇,西垂北際香無區。
七十年來軍事絕,謀臣猛將皆丘墟。
兜鑾摧剝土氣蝕,塞馬不鳴秋草枯。
祈連山下安穩臥,歲將金帛自膏腴。
文儒申申武士墮,先生奮臂一長吁。
當時顛未誰能記,家有中原孤臣書。
吮血為墨膚為紙,驚風吹到玉蜚除。
誠通精寤動乙覽,天經地緯開廟謨。
手援神予截河漢,中天真人正握符。
蛇龍螭虎雜萬騎,庸蜀荊楚從吳軍。
皇旅如雷鐵嶂碎,汴水沄沄汴風噓。
尺檄夜傅三秦定,侵田歸魯在須臾。
向來孽霧漲北極,羲和一旦晴光舒。
頓弦提網無虧闋,澶漫萬里宣皇圖。
怖威報德永無畔,施令酬功偏裨俱。
上下兩間皆葉序,天錫皇壽天齊驅。
炎精亦曜暢大鈞,天祐皇業卑唐虞。
金石並奏告清廟,圓壇紫氣靄堪輿。
丹門宣赦傅天下,百萬頌聲流康衢。
此時此書方策勛,先生尤國榮有餘。
參考注釋
蛇龍
亦作“虵龍”。1.蛇與龍。傳說為造成洪水者。《孟子·滕文公下》:“ 禹 掘地而注之海,驅蛇龍而放之 菹 。” 漢 王充 《論衡·吉驗》:“洪水滔天,虵龍為害, 堯 使 禹 治水,驅虵龍,水治東流,虵龍潛處。”
(2).比喻盤繞屈曲的樹枝。 宋 王令 《八檜圖》詩:“雷疲風休雲雨去,蛇龍鬭死猶鉤纏。”
螭虎
(1).龍與虎。比喻勇猛的將士。 漢 班固 《封燕然山銘》:“鷹揚之校,螭虎之士,爰該六師。” 唐 杜甫 《壯遊》詩:“翠華擁 吳岳 ,螭虎噉豺狼。” 宋 沉與求 《送杜季習游恆山》詩:“勇往都忘去路難,胸吞螭虎氣桓桓。”
(2).傳說中的龍子之一。亦指器物上的龍形。 王士禛 《香祖筆記》卷九引 晉 張華 《博物志》逸篇:“螭虎形似龍,性好文采,故立於碑文上。” 清 顧張思 《土風錄》卷五:“衣飾器皿繪畫龍像,呼曰螭虎。按 蔡邕 《獨斷》:天子璽以玉,螭虎紐。 衛宏 《漢舊儀》云: 秦 以前用金玉朱印,龍虎紐。《正字通》云:或龍或虎為紐,非謂螭虎一物也。今俗連螭讀誤,合為一物云云。則以龍曰螭虎,自 明 已然。”參閱 明 陸容 《菽園雜記》卷二。
庸蜀
泛指 四川 。 庸 、 蜀 皆古國名。 庸 在 川 東 夔州 一帶, 蜀 在 成都 一帶。《三國志·蜀志·後主傳》:“乘間阻遠,保據 庸 蜀 。” 唐 杜甫 《揚旗》詩:“此堂不易升, 庸 蜀 日已寧。” 宋 王禹偁 《寄獻鄜州行軍司馬宋侍郎》詩:“ 庸 蜀 既即敘,出命 玉津宰 。”
荊楚
(1). 荊 為 楚 之舊號,略當古 荊州 地區,在今 湖北 湖南 一帶。《詩·商頌·殷武》:“撻彼 殷武 ,奮伐 荊楚 。”《楚辭·大招》:“自恣 荊楚 ,安以定只。” 唐 杜甫 《江上》詩:“江上日多雨,蕭蕭 荊楚 秋。” 宋 周邦彥 《齊天樂·端午》詞:“角黍包金,香蒲泛玉,風物依然 荊楚 。” 清 魏源 《<聖武記>序》:“ 荊楚 以南,有積感之民焉。”
(2).木名。古時用為刑杖。 明 余繼登 《典故紀聞》卷一:“ 太祖 指道旁荊楚謂世子曰:‘古者用此為撲刑,蓋以其能去風,雖傷不至過甚。’”
程珌名句,秘閣儒榮堂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