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耕桑增日課,三年閭井見風移

強至依韻和鄭中立秘丞將替寫懷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強至的《依韻和鄭中立秘丞將替寫懷》

全文:
宰邑優遊不足為,傳家事業復能持。
政兼子產那專惠,學近康成最愛詩。
百里耕桑增日課,三年閭井見風移
襟懷灑落恬榮進,清節從來畏眾知。

強至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強至百里耕桑增日課,三年閭井見風移書法作品欣賞
百里耕桑增日課,三年閭井見風移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百里

(1).一百里。謂距離甚遠。《易·震》:“震驚百里,不喪匕鬯。”《詩·大雅·桑柔》:“維此聖人,瞻言百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 宋 蘇軾 《明君可與為忠言賦》:“心苟無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將或錫之十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後日之憂者,始服 永公 ‘熟慮其後’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時諸侯封地範圍。《孟子·萬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後用以稱諸侯國。參見“ 百里之命 ”。

(3).亦謂地小。《孟子·公孫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則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

(4).古時一縣所轄之地。因以為縣的代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縣大率方百里。” 漢 蔡邕 《太尉陳公贊》:“公在百里,有西產之惠,賜命方伯,分 陝 餘慶。” 晉 陶潛 《酬丁柴桑》詩:“秉直司聰,惠於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員外啟》:“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馳芳於墨綬。”

(5).借指縣令。《後漢書·循吏傳·仇覽》:“ 渙 ( 王渙 )謝遣曰:‘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 李賢 註:“時 渙 為縣令,故自稱百里也。”《南齊書·文學傳·崔慰祖》:“帝( 明帝 )欲試以百里, 慰祖 辭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詞》序:“苟擇良二千石暨賢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義,庶乎污萊盡闢矣。”

(6).寶劍名。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吳大帝 有寳刀三,寳劍六。寳劍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複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見《孟子·萬章上》。

耕桑

種田與養蠶。亦泛指從事農業。 漢 楊惲 《報孫會宗書》:“身率妻子,戮力耕桑。” 唐 韓愈 《和盧郎中雲夫寄示盤穀子歌》:“行抽手版付丞相,不待彈劾還耕桑。” 清 陳夢雷 《寄答李厚庵百韻》:“對人説忠孝,努力事耕桑。”

日課

(1) 做禮拜時為訓誡而選讀的《聖經》部分

第一篇日課現已讀完

(2) 每日的功課

看電視成了孩子們的日課

閭井

(1).房屋、水井等建築物。 南朝 宋 何承天 《安邊論》:“猋騎蟻聚,輕兵鳥集,竝踐禾稼,焚爇閭井,雖邊將多略,未審何以御之。” 唐 王維 《淇上田園即事》詩:“日隱桑柘外,河明閭井間。” 唐 韓愈 《唐正議大義尚書左丞孔公墓志銘》:“古之老於鄉者,將自佚,非自苦,閭井田宅具在,親戚之不仕與倦而歸者,不在東阡在北陌,可杖屨來往也。”

(2).閭里,居民聚居之處。 唐 韋應物 《寄柳州韓司戶郎中》詩:“春風吹百卉,和煦變閭井。” 宋 梅堯臣 《送仲文》詩:“三年不出戶,孝行閭井聞。”《明史·趙世卿傳》:“ 世卿 復言脂膏已竭,閭井蕭然,喪亂可虞,揭竿非遠,不及今罷之,恐後將無及。” 清 惜秋 旅生 《維新夢·裁官》:“這官呵,無補聖明高,倒不如廢卻了,閭井息喧呶。”

見風

謂犯人告便,放風。 元 李行道 《灰闌記》第三折:“哥哥,你在這裡,我要見風去也。”

被諷刺。風,通“ 諷 ”。 明 張居正 《答奉常陸五台論治體用剛書》:“僕所以懇懇救之者,蓋以仰答聖恩,下明臣節耳,非欲為沽名之事也,而丈乃以 潞公 見風,誤矣。”一本作“ 見諷 ”。

強至名句,依韻和鄭中立秘丞將替寫懷名句

詩詞推薦

百里耕桑增日課,三年閭井見風移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