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楊萬里的《題羅巨濟教授蓬山堂》
全文:
蓬萊藏室盛東都,只著古書並老儒。
後來許事曉星疏,登車不落問何如。
廣文先生自有飯,諸公袞袞端無羨。
著腳金坡不作難,問津木天何足辨。
作堂聊爾題蓬山,此豈有意亦偶然。
登瀛仙人多姓許,未必先生肯為伍。
書生饒舌定可憎,此話姑置莫葛藤。
先生諸孫皆玊永,誦書已作彎鶴聲。
請來欹桄細細聽。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金坡
古時皇宮正殿稱金鑾殿,殿旁有坡稱金巒坡。坡與翰林院相接,故以“金坡”借指翰林院。 宋 王安石 《純甫出僧惠崇畫要予作詩》:“金坡巨然山數堵,粉墨空多真漫與; 濠 梁 崔白 亦善畫,曾見桃花靜初吐。” 宋 程俱 《酬穎昌葉內翰見招》詩:“賔閤遙知懸玉麈,直廬應許到金坡。” 明 李東陽 《成化丙午五月十日東閣曉臥夢人以一男相饋六月九日初度得男家報至閣中其事始驗誌喜》詩之一:“儤直金坡筆硯餘,忽傳芳事滿庭除。”
不作
(1).不興起;不興盛。《禮記·樂記》:“暴民不作,諸侯賓服。” 孔穎達 疏:“不作,謂不動作也。”《孟子·滕文公下》:“聖王不作,諸侯放恣。” 趙岐 註:“不作,聖王之道不興。”《韓詩外傳》卷三:“無令財貨上流,則逆不作。”《文選·班固<兩都賦序>》:“昔 成 康 沒而頌聲寢,王澤竭而詩不作。” 李善 註:“作,興也。”
(2).不耕作;不寫作。《史記·趙世家》:“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 清 顧炎武 《金陵雜詩》之一:“詩人長不作,千載尚風流。”
方言。不能,情理上不容許。《老殘遊記》第七回:“和尚家又不作帶兵器,所以這拳法專為保護身命的。”
問津
打聽渡口,引申為探求途徑或嘗試
使子路問津焉。——《論語·微子》
遂無問津者。——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無人問津
木天
(1).木製天棚。 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雜記上》:“﹝ 廬陵威王 ﹞齋前悉施木天,以蔽光景,春花秋月之時,暗如深夜撤燭。”
(2).指宏敞高大的木結構建築物。 宋 孫升 《孫公談圃》卷中:“ 玉清昭應宮 , 丁晉公 領其使監造。土木之工極天下之巧……以其餘材建 五嶽觀 ,世猶謂之木天。則 玉清 之宏壯可知。”
(3).秘書閣的別稱。因其屋宇高大宏敞,故名。 宋 陸游 《恩除秘書監》詩:“扶上木天君莫笑,衰殘不似壯遊時。” 元 王逢 《無題》詩之四:“椒闥珮琚遺白草,木天圖籍冷青藜。”
(4).指翰林院。 明 唐寅 《貧士吟》:“宮袍著處君恩渥,遙上青雲到木天。” 清 鈕琇 《觚賸續編·傅徵君》:“是年應試中選者,俱授翰林院檢討。然其人各以文學自負,又復落拓不羈,與科第進者前後相軋,疑謗旋生,多不能久於其位,數年以後,鴻儒掃跡於木天矣。”
何足
猶言哪裡值得。《史記·秦本紀》:“﹝ 百里傒 ﹞謝曰:‘臣亡國之臣,何足問!’”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一六:“ 穎 心愴然,即寤,語諸左右,曰:‘夢為虛耳,亦何足怪。’” 明 李贄 《復夏道甫》:“再勤學數年便當大捷矣,區區一秀才,何足以為輕重。”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非有復譯不可》:“但因言語跟著時代的變化,將來還可以有新的復譯本的,七八次何足為奇,何況 中國 其實也並沒有譯過七八次的作品。”
楊萬里名句,題羅巨濟教授蓬山堂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