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聞京師得雨志懷》
全文:
北省春率旱,十歲九憂常。
今年誠厚幸,值我巡南邦。
奏書每開讀,頻報甘膏滂。
大抵符旬期,雨後即宜暘。
二麥可冀收,黍禾苗俱長。
齊魯一律然,額手為民慶。
惟是西南鄙,仍多沮洳鄉。
荊山亟疏治,積水奈汪洋。
所涸未及半,播種不可望。
為此弗寧居,更籌救民方。
喜音復北來,二寸沃綠秧。
驚慰繼以疑,行看懷新良。
憂喜總因農,憂多喜每忘。
嗟此兩鬢間,安得不點霜。
參考注釋
奏書
(1). 漢 時在諸侯王國中,臣下向王公陳述意見的文書稱“奏書”。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 戰國 以前,君臣同書; 秦 漢 立儀,始有表奏,王公國內,亦稱奏書。” 姚華 《論文後編·目錄上》:“奏之為言進也,於天子曰奏,於王公曰奏書,於公府曰奏記。”
(2).泛指奏章。 宋 王安石 《王中甫學士輓詞》:“同學 金陵 最少年,奏書曾用牘三千。”
(3).臣下向君主進呈文書。 唐 元稹 《沂國公魏博德政碑》:“臣拜稽首,退而奏書於陛下。”
(4).叢辰名。為歲之貴神,主奏記與伺察。一說為水神,是歲君的諫臣。《協紀辨方書·義例一·奏書》:“《廣聖歷》曰:‘奏書者,歲之貴神也,掌奏記,主伺察。’…… 曹震圭 曰:‘奏書者,水神也,為歲君之諫臣。’”
開讀
謂宣讀帝王的詔旨。《元典章新集·朝綱·紀綱》:“凡有民間細碎的勾當,輒便朦朧奏奉聖旨,各處開讀。”《水滸傳》第一回:“詔敕權供在殿上,貧道等亦不敢開讀。” 清 李漁 《奈何天·鬧封》:“聞得誥命已到,少頃之間,就要開讀了。”
甘膏
甘雨,膏雨。 唐 李商隱 《所居永樂縣久旱縣宰祈禱得雨因賦》:“甘膏滴滴是精誠,晝夜如絲一尺盈。”
乾隆名句,聞京師得雨志懷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