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何吾騶的《贈曾魯朴山人》
全文:
先生何許客,汗漫寄雲遊。
到處談杯酒,長天掛釣鉤。
鄱陽孤劍起,渤海一星浮。
壁立空青柳,江流任白鷗。
虛危辭舊舍,牛斗望南州。
梅嶺旌旗振,珠江花鳥愁。
廣陵雖已邈,彩筆亦何求。
獨鶴棲何處,飛雲不可留。
狂為曾皙後,賦比浩然優。
水調歌聲急,商音耳聽秋。
疾來山落石,漫奏澗行滮。
定遠虛存瞬,嚴陵有敝裘。
長裾良自拙,短鋏為誰謀。
上岸愚公谷,乘航漁父謳。
劫灰寧黑白,石火既蜉蝣。
在在安羈旅,飄飄識客舟。
忘機得樂土,問地取靈邱。
萬里行龍脈,千山奪虎頭。
吾家阮叔子,平素謝元收。
已作張天網,曾將倒屣酬。
歌風歸大苑,結袂唱高樓。
心計嘉毛遂,文聲許馬周。
丹砂期未滿,白石運良遒。
忽爾知人死,長懷國士憂。
悲風起大漠,朔草自驚秋。
壯志思溟渤,哀詩見逗遛。
寥寥琴欲破,寂寂暗難投。
我亦臨風客,君來並策騮。
褰裳看世事,開眼傲王侯。
梁甫吟初就,渡河樂正幽。
家留千載業,路蹴小兒毬。
刻鵠終非計,雕蟲亦已悠。
彌衡誠骯髒,原憲豈咿咻。
長臥懷三窟,虛名重九牛。
關山同腐朽,畝畝伴箜篌。
看爾如傳舍,吾身亦贅疣。
太元差可草,五色已能耰。
棲息一枝好,風光兩共繇。
參考注釋
劫灰
亦作“刧灰”。亦作“刦灰”。亦作“刼灰”。本謂劫火的餘灰。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譯經上·竺法蘭》:“昔 漢武 穿 昆明池 底,得黑灰,問 東方朔 。 朔 云:‘不知,可問 西域 胡人。’後 法蘭 既至,眾人追以問之, 蘭 云:‘世界終盡,劫火洞燒,此灰是也。’”後因謂戰亂或大火毀壞後的殘跡或灰燼。 宋 陸游 《數年不至城府丁巳火後始見》詩:“陳跡關心己自悲,劫灰滿眼更增欷。” 明 趙詒琛 《<逸老堂詩話>跋》:“癸丑夏六月,遭亂,所有藏書數萬卷,一旦盡失,而是書原本亦遭刦灰。” 清 呂留良 《<賴古堂集>序》:“忽焉,天地震盪,刦灰晝飛,猿鶴蟲沙,蒼黃類化。” 清 金農 《褚先生老毀儒服寄贈》詩:“歷盡刧灰人隔世,飈輪輾破法*輪升。” 清 黃遵憲 《鐵漢樓歌》:“頽垣敗瓦不可踏,刼灰昏黑堆成隅。” 陳三立 《書感》詩:“八駿西遊問刧灰,關河中斷有餘哀。” 陳毅 《偷渡梅關》詩:“攀藤附葛君須記,萬載 梅關 著劫灰。”
黑白
(1) 黑色和白色的統稱
(2) 比喻是非、善惡、清濁
石火
石頭撞擊時發出的一閃即逝的火花,多用來比喻生命的短暫易逝
石火光中寄此生
蜉蝣
亦作“ 蜉蝤 ”。1.蟲名。幼蟲生活在水中,成蟲褐綠色,有四翅,生存期極短。《詩·曹風·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毛 傳:“蜉蝣,渠略也,朝生夕死。”《漢書·王褒傳》:“蟋蟀俟秋唫,蜉蝤出以陰。” 顏師古 註:“蝤音由,字亦作蝣。” 晉 郭璞 《遊仙詩》:“借問蜉蝣輩,寧知龜鶴年。” 柯靈 《香雪海·給人物以生命》:“否則只好朝生而暮死,與蜉蝣同壽。”
(2).比喻微小的生命。 明 許自昌 《水滸記·聚義》:“雲天誼,詎可量,匡救蜉蝣離虎狼,復垂憐閫內荊釵,使夫妻團圓無恙。”
(3).比喻淺薄狂妄的人或文辭。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一:“今人未窺 韓 柳 門戶,而先掃 六朝 ;未得 李 杜 皮毛,而已輕 溫 李 :何蜉蝣之多也。” 何啟 胡禮垣 《曾論書後》:“此而羣喙猶未息也,吾請質諸聖訓以掃俗學之蜉蝣,稽諸聖言以靖偽儒之簧鼓。”
(4).猶浮蟻。浮於酒面上的泡沫。 五代 譚用之 《貽費道人》詩:“碧玉蜉蝣迎客酒,黃金轂轆釣魚車。”
何吾騶名句,贈曾魯朴山人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