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駕幸西池

作者:余深 朝代:宋代

奉和駕幸西池原文

春深瓊苑百花明,拂曉鑾輿下太清。

綵仗六軍嚴禁衛,虹橋千步跨仙瀛。

講脩禊事垂游豫,欲與民心樂治平。

扈蹕兩經來此地,獨慚衰颯玷恩榮。

詩詞問答

問:奉和駕幸西池的作者是誰?答:余深
問:奉和駕幸西池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奉和駕幸西池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庚韻

參考注釋

春深

春意濃郁。 唐 儲光羲 《釣魚灣》詩:“垂釣緑灣春,春深杏花亂。” 宋 秦觀 《次韻裴仲謨和何先輩》:“支枕星河橫醉後,入簾飛絮報春深。” 許地山 《危巢墜簡·春桃》:“ 春桃 愉悅的聲音就像春深的鶯啼一樣。”

瓊苑

(1). 瓊林苑 的省稱。 宋 趙抃 《次韻程給事寓越廨宇有懷》:“言念玉符分鎮日,卻思 瓊苑 拜恩初。”參見“ 瓊林苑 ”。

(2).苑囿的美稱。 宋 晏幾道 《木蘭花》詞:“晚紅初減 謝 池花,新翠已遮瓊苑路。”

(3).指仙人的居所。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牛小姐規勸侍婢》:“你是蕊宮瓊苑神仙,不比塵凡相誘。”

(4).指月宮。《群音類選·金環記·誤投釵釧》:“嫦娥愛少年,把玉輪輾,乘風飛下離瓊苑。”

(5).指 揚州 瓊花觀 。 清 孫枝蔚 《和坤五司成思字》:“惟應盡醉歸 瓊苑 , 隋 帝樓臺最可悲。”自註:“ 坤五先生 寓 蕃釐觀 。”參見“ 瓊花觀 ”。

百花

亦作“ 百華 ”。各種花。 北周 庾信 《忽見檳榔》詩:“緑房千子熟,紫穗百花開。” 唐 熊孺登 《祗役遇風謝湘中春色》詩:“應被百華撩亂笑,比來天地一閒人。” 宋 梅堯臣 《依韻和李密學會流杯亭》:“來從百花底,轉向眾賓前。” 郭小川 《投入火熱的鬥爭》詩:“就連夢,都像百花盛開的曠野,那般清新。”

拂曉

(1) 天快亮的時候

(2) 緊連黎明前的時間

鑾輿

皇帝的車駕。也叫鑾駕

迎鑾輿到許都

太清

(1).天空。《鶡冠子·度萬》:“唯聖人能正其音,調其聲,故其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寧,中及萬靈。” 陸佃 註:“太清,天也。”《楚辭·劉向<九嘆·遠遊>》:“譬若 王僑 之乘雲兮,載赤霄而凌太清。” 王逸 註:“上凌太清,游天庭也。” 唐 高適 《登積石軍多福七級浮圖》詩:“七級凌太清,千崖列蒼翠。” 清 薛福成 《寧波府學記》:“聖人之道之在天下,猶日月之懸於太清也。”

(2).天道,自然。《莊子·天運》:“行之以禮義,建之以太清。” 成玄英 疏:“太清,天道也。”《淮南子·精神訓》:“抱其太清之本而無所容與,而物無能營。”

(3).引申指太古無為而治之時。《淮南子·本經訓》:“太清之始也,和順以寂漠。” 高誘 註:“清,淨也。太清無為之始者,謂三皇之時。” 漢 班固 《東都賦》:“今將語子以 建武 之治, 永平 之事,監於太清,以變子之惑志。”

(4).古人指元氣之清者。《淮南子·道應訓》:“太清問於無窮曰:‘子知道乎。’” 高誘 註:“太清,元氣之清者也。” 三國 魏 阮籍 《大人先生傳》:“體雲氣之逌暢兮,服太清之俶真。”

(5).三清之一。道教謂 元始天尊 所化法身 道德天尊 所居之地,其境在玉清、上清之上,唯成仙方能入此,故亦泛指仙境。 晉 葛洪 《抱朴子·雜應》:“上昇四十里,名為太清,太清之中,其氣甚剛,能勝人也。”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貶誤》:“或藥成,相與期於太清也。” 明 宋濂 《調息解》:“儲思乎玄玄之域,游神乎太清之庭。”

六軍

(1).天子所統領的軍隊。《周禮·夏官·序官》:“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左傳·襄公十四年》:“ 周 為六軍,諸侯之大者,三軍可也。”後因以為國家軍隊的統稱。《三國志·魏志·辛毗傳》:“且四方之寇,莫大於 河 北; 河 北平,則六軍盛而天下震。” 宋 范成大 《州橋》詩:“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廻。忍淚失聲詢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清 黃遵憲 《七月二十一日外國聯軍入犯京師》詩:“莫問空拳敺市戰,餘聞扈蹕六軍驚。”

(2). 晉 世稱領軍、護軍、左右二衛、驍騎、游擊為“六軍”。《南齊書·百官志》:“領軍將軍、中領軍。護軍將軍、中護軍……左右二衞將軍。驍騎將軍。游擊將軍。 晉 世以來,謂領護至驍、游為六軍。”

(3).指 唐 之禁軍六軍。《新唐書·百官志四上》:“左右龍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號六軍。”按,《舊唐書·職官志三》說六軍,與此不同。 清 王鳴盛 《十七史商榷·新舊唐書十三》:“六軍,據《新志》以龍武、神武、神策各左右當之,而《舊志》説六軍則數左右羽林,而不數左右神策。《通典》説六軍與《舊志》同……要之,六軍之名乃取舊制書之,至中、晚 唐 神策軍權最重,故《新志》以後定者言之歟,今未能詳考。”

嚴禁

嚴格禁止

嚴禁吸菸

虹橋

(1).拱曲如虹的長橋。 唐 穀神子 《博異志·許漢陽》:“池中荷芰芬芳,四岸砌如碧玉,作兩道虹橋,以通南北。” 宋 王闢之 《澠水燕談錄·事志》:“ 陳希亮 守 宿 ,以 汴 橋壞,率嘗損官舟害人,乃命法 青州 所作飛橋,至今沿 汴 皆飛橋,為往來之利,俗曰虹橋。”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一二:“七里虹橋腐草腥,歌鐘詞賦兩漂零。” 許地山 《綴網勞蛛·命命鳥》:“他踏一彎虹橋,轉到水邊底樂亭,瞧沒有人,又折回來。”

(2).古代攻城用具。《三國演義》第六七回:“可竪雲梯,造虹橋,下觀城中而攻之。”

講脩

見“ 講修 ”。

禊事

禊祭之事。指三月上巳臨水洗濯、祓除不祥的祭祀活動。《晉書·王羲之傳》:“ 永和 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 會稽 山陰 之 蘭亭 ,修禊事也。” 宋 張孝祥 《拾翠羽》詞:“禊事纔過,相次禁菸追逐。” 元 王惲 《清明日錦堤行樂》詩:“浪説 蘭亭 禊事修,年年春好 錦堤 游。”

游豫

(1).指帝王出巡。春巡為“游”,秋巡為“豫”。語本《孟子·梁惠王下》:“ 夏 諺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為諸侯度。’” 漢 王粲 《羽獵賦》:“遵古道以游豫兮,昭勸助乎農圃。”《新唐書·文藝傳中·李适》:“凡天子饗會游豫,唯宰相及學士得從。”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下:“國朝承 五代 荒殘之弊,事從簡略,每鳴鑾游豫,僅同藩鎮,而盡去戈戟旌旗之制。”

(2).遊樂。《文選·盧諶<贈崔溫>詩》:“逍遙步城隅,暇日聊游豫。” 李善 注引 曹植 《蟬賦》:“始游豫乎芳林。” 清 曹寅 《觀打魚歌》:“漫夸游豫逐時閒,苦似爬搔除背癢。”

亦作“ 游預 ”。1.猶遊樂。語出《孟子·梁惠王下》:“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為諸侯度。” 趙岐 註:“豫亦游也。” 三國 魏 曹植 《蟬賦》:“在盛陽之仲夏兮,始游豫乎芳林。” 唐 白居易 《和三月三日四十韻》:“ 仙亭 日登眺, 虎丘 時游預。” 元 圓至 《次韻陪星子胡主簿游報先寺》:“良時一游豫,能不念民疾。” 清 顧炎武 《杭州》詩:“兩國罷干戈,君臣日游豫。”

(2).猶豫,遲疑不決。 三國 魏 曹操 《步出夏門行》:“臨觀異同,心意懷游豫,不知當復何從。”《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即欲向前從乞食,心意懷疑生游豫。”

民心

人民的思想、感情、意願等

民心所向

民心稍安。——《廣東軍務記》

治平

(1).治國平天下。語本《禮記·大學》:“身脩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清 侯方域 《南省試策》之三:“太子異日有天下之責者也。但得青宮讀書,辨古今興亡,識人才邪正,足以治平耳矣。”

(2).謂政治清明,社會安定。《晏子春秋·諫上七》:“故明所愛而賢良眾,明所惡而邪僻滅,是以天下治平,百姓和集。” 宋 蘇軾 《晁錯論》:“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 清 薛福成 《籌洋芻議·變法》:“自 唐 虞 訖 夏 、 商 、 周 ,最稱治平。”

(3).指官吏治理政事的功績。《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孝文皇帝 初立,聞 河南 守 吳公 治平為天下第一。” 清 李漁 《奈何天·隱妒》:“自齠齔之年,出來應試,早登甲第之先;從學仕之日,出去臨民,便擢治平之最。”

扈蹕

隨侍皇帝出行至某處。蹕,指帝王的車駕或行幸之處。 唐 韋嗣立 《上巳日祓禊渭濱應制》詩:“乘春祓禊逐風光,扈蹕陪鑾 渭 渚傍。”《舊五代史·世襲傳·李茂貞》:“ 朱玫 之亂, 唐僖宗 再幸 興元 , 文通 扈蹕 山南 ,論功第一。” 宋 陸游 《龍興寺吊少陵先生寓居》詩:“扈蹕老臣身萬里,天寒來此聽江聲。” 清 龔自珍 《滿江紅·代家大人題蘇刑部<塞山奉使卷子>》詞:“我亦高秋三扈蹕,穹廬落日鞭絲驟。”

此地

這裡,這個地方。 唐 駱賓王 《於易水送人》詩:“此地別 燕丹 ,壯士髮衝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回:“我初到此地,並不曾認得一個人。” 洪深 《抗戰十年來中國的戲劇運動與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

衰颯

(1) 敗落

庭樹日衰颯,風霜未雲已。——唐· 張九齡《登古陽雲台》

(2) 意氣消沉;頹廢失落

精神衰颯

恩榮

謂受皇帝恩寵的榮耀。 南朝 宋 謝靈運 《命學士講書》詩:“古人不可攀,何以報恩榮。” 唐 白居易 《續古詩》之五:“一曲稱君心,恩榮連九族。”《警世通言·老門生三世報恩》:“今官至撫臺,恩榮極矣,一向清勤自矢,不負朝廷。”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敘仕宦,述恩榮,詳列子女生卒,而無一字言及其居官。”

詩詞推薦

奉和駕幸西池原文_奉和駕幸西池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