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黃庭堅的《林為之送筆戲贈》
全文:
閻生作三副,規摹宣城葛。
外貌雖銑澤,毫心或麤糲。
功將希栗尾,拙乃成棗核。
李慶縛散卓,含墨能不泄。
病在惜白毫,往往半巧拙。
小字亦周旋,大字難曲折。
時時一毛亂,乃似逆梳發。
張鼎徒有表,徐偃元無骨。
橅畫記姓名,亦可應倉卒。
為之街南居,時通鈴下謁。
晴軒坐風涼,怪我把枯筆。
開囊撲蠹魚,遣奴送一束。
洗硯磨松煤,揮灑至日沒。
蚤年學屠龍,適用固疏闊。
廣文困齏鹽,烹茶對秋月。
略無人問字,況有客投轄。
文章寄呻吟,講授費頰舌。
閒無用心處,雌黃到筆墨。
時不與人游,孔子尚愛日。
作詩當鳴鼓,聊自攻短闕。
參考注釋
記姓名
相傳 項羽 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 項梁 怒之。 羽 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見《史記·項羽本紀》。後遂以“記姓名”為不必多讀書之典。 唐 韋蟾 《長樂驛謔李湯給事題名》詩:“只應學得 虞姬 壻,書字纔能記姓名。”
倉卒
亦作“ 倉猝 ”。1.匆忙急迫。《漢書·王嘉傳》:“今諸大夫有材能者甚少,宜豫畜養可成就者……臨事倉卒迺求,非所以明朝廷也。” 漢 王充 《論衡·逢遇》:“倉猝之業,須臾之名。” 宋 葉適 《淮西論鐵錢五事狀》:“取而自鑄,遂致怨咨,以為破壞兩州,事起倉猝。”《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峰塔》:“這個事不比別樣的事,倉卒不得。” 清 唐孫華 《同宋藥洲太史登滕王閣》詩:“如何俳語笑倉猝, 潁 濱一老猶相詆。” 巴金 《家》二八:“他倉卒間抓住一塊木片飄浮在水上。”
(2).非常事變。 漢 劉歆 《移書讓太常博士》:“遭巫蠱倉卒之難。”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豈知秋禾登,貧窶有倉卒。”《資治通鑑·梁武帝大同四年》:“平東將軍 蔡祐 下馬步鬭,左右勸乘馬以備倉猝。”
黃庭堅名句,林為之送筆戲贈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