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遊山月歌原文
游湖必以船,黃頭盪漿實逸耳。
游山則以馬,紫騮控轡微勞矣。
人情喜逸而惡勞,我意乃覺殊乎彼。
逸斯忘善,勞斯思文,伯母言具至理。
銀蟾光照無私偏,豈㨂擇乎湖與山。
湖之漭沆止一水,山之嶊崣多崇巒。
崇巒掩映互吞吐,隨步換形,人各為睹。
急不可捉緩已失,景特異其平挹。
金波慢搖櫓過,望夕月升遲,往例登台以待茲。
待茲而升益親切,遂與共載玉鞍窮幽奇。
出山湖岸艤蘭舸,下馬依然泛瀛坐。
北人馬及南人船,一夕兩兼無不可。
詩詞問答
問:夜遊山月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夜遊山月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二十三
參考注釋
黃頭
(1).指水軍。《漢書·枚乘傳》:“ 漢 知 吳 之有吞天下之心也,赫然加怒,遣羽林黃頭循 江 而下。” 顏師古 注引 蘇林 曰:“羽林黃頭郎,習水戰者也。”《梁書·元帝紀》:“羽林黃頭之士,虎賁緹騎之夫,叱吒則風雲興起,鼓動則 嵩 華 倒拔。”參見“ 黃頭郎 ”。
(2).船夫。 宋 蘇軾 《洞庭春色賦》:“命黃頭之千奴,卷 震澤 而與俱還。” 明 李東陽 《蔣御醫黃頭月桂圖》詩:“君不見,江花欲落江水深,憑仗黃頭過江去。” 清 厲鶚 《湖船錄·浮海檻》:“ 黃貞父 儀部,用巨竹為泭,浮湖中……兩黃頭刺之而行。”參見“ 黃頭郎 ”。
(3).童僕。 唐 戎昱 《贈別張駙馬》詩:“華堂金屋別賜人,細眼黃頭總何在?”《太平廣記》卷二八一引 唐 薛漁思 《河東記·獨孤遐叔》:“復有公子女郎共十數輩,青衣黃頭亦十數人,步月徐來,言笑宴宴。”
(4).指年輕人。 唐 陳子昂 《堂弟孜墓志銘》:“黃頭之子白服人,嗟爾黃頭兮勿傷神。” 明 袁宏道 《敘咼氏家繩集》:“昔 陶氏 五男,不好紙筆,而 遂溪 之後,雲蔚霞起,豈黃頭歷齒所敢望哉!”參見“ 黃頭小兒 ”。
(5). 黃頭女真 的省稱。 宋 陸游 《長歌行》:“ 黃頭 汝小丑,污我《王會篇》。” 宋 陸游 《出塞四首借用秦少游韻》之二:“當時《王會圖》,豈數汝 黃頭 。”自註:“所謂 黃頭女真 。”
(6).猶黃冠。指道士。 清 錢謙益 《天童密雲禪師悟公塔銘》:“懲黃頭之左道,禮白足於耆年。” 清 錢謙益 《王兆吉六十序》:“繼之以黃頭之邪宗, 紫姑 之厠鬼,蛇神狐妖,更互梟亂。”
(7).鳥名,體似麻雀,羽色黃潤,趾爪剛強,善斗。人或飼之為斗鳥。 宋 王質 《林泉結契·黃頭兒》:“身全黃,足白或黑,腹白,夏多聞,秋稍息,鏖戰至死不聲,以作聲為負。” 明 文震亨 《長物志·百舌畫眉鸜鵒》:“更有小鳥名黃頭,好鬭,形既不雅,尤屬無謂。”
紫騮
古駿馬名。《南史·羊侃傳》:“帝因賜 侃 河南國 紫騮,令試之。 侃 執矟上馬,左右擊刺,特盡其妙。” 唐 李益 《紫騮馬》詩:“爭場看鬭雞,白鼻紫騮嘶。” 明 陸采 《明珠記·探留》:“暫向垂楊繫紫騮,拂拭征衣垢,朱門十丈蟠雙獸。”
微勞
細小的功勞;些微辛勞。《三國志·魏志·武帝紀》“用終爾顯德,對揚我 高祖 之休命” 裴松之 注引 晉 王沉 《魏書》:“且列侯諸將,幸攀龍驥,得竊微勞,佩紫懷黃,蓋以百數。”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周三》:“請即假館君家,微勞所不敢辭。” 清 駱秉璋 《奏粵中剿辦逆夷奏報不實保舉過濫折》:“皇上量予恩施,或給翎頂,或畀升途,仰見聖天子微勞必録至意。”
人情
(1) 人的感情;人之常情
始知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世說新語·自新》
(2) 情面;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
(3) 恩惠,情誼
做個人情
(4) 贈品、禮品
送人情
忙又引了拜見賈母,將人情土物各種酬獻了。——《紅樓夢》
伯母
(1) 伯父的妻子
(2) 稱呼和母親同輩而年長的婦女
至理
(1) 最正確或最根本的道理
團結禦侮,自然是至理
(2) 最完善最美好的政治
銀蟾
月亮的別稱。傳說月中有蟾蜍,故稱。 唐 白居易 《中秋月》詩:“照他幾許人腸斷,玉兔銀蟾遠不知。” 元 金仁傑 《追韓信》第二折:“正天淡雲閒,明滴溜銀蟾似海山。” 清 王韜 《淞濱瑣話·田荔裳》:“一夕宴罷,宿蝶未來,銀蟾猶皎。”參見“ 金蟾 ”。
光照
光線的照射
房間的光照
無私
(1) 不只是顧自己的利益
無私奉獻
(2) 沒有私心
漭沆
水廣大貌。《文選·張衡<西京賦>》:“顧臨 太液 ,滄池漭沆。” 薛綜 註:“漭沆猶洸潒,亦寬大也。” 唐 韋元旦 《興慶池侍宴應制》詩:“滄池漭沆帝城邊,殊勝 昆明 鑿 漢 年。” 明 陳與郊 《昭君出塞》:“和親定講,此日天孫降。向銀河蚤填漭沆。”
嶊崣
見“ 嶊嵬 ”。
掩映
彼此遮掩,互相襯托
雲霞掩映。——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明暗之掩映。——蔡元培《圖畫》
依稀掩映。——清· 林覺民《與妻書》
吞吐
(1) 吞入吐出,比喻大量進出
這個港口一年可吞吐三千萬噸貨物
(2) 形容言語文章條理不清,意思含糊
吞吐其詞
隨步
信步。 唐 趙嘏 《和令狐補闕<春日獨游西街>》:“映鞭柳色微遮水,隨步花枝欲礙山。”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尋夢》:“畫廊前,深深驀見啣泥燕,隨步名園是偶然。” 清 東軒主人 《述異記·怪洋》:“其中三十餘客,相攜游步海岸;過一山坡,見石板街道,闊餘二丈,長約數里,隨步而行。”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特異
(1) 明顯好於一般的
(2) 特殊;不同一般
特異抗體
特異系統
特異選擇
金波
(1).謂月光。《漢書·禮樂志》:“月穆穆以金波,日華燿以宣明。” 顏師古 註:“言月光穆穆,若金之波流也。” 南朝 齊 謝朓 《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詩:“金波麗 鳷鵲 ,玉繩低 建章 。” 宋 司馬光 《閏正月十五日夜監直對月懷諸同舍》詩之一:“霧浄金波溢,天開碧幕空。”
(2).借指月亮。 唐 白居易 《對琴待月》詩:“玉軫臨風久,金波出霧遲。” 唐 羊士諤 《和武相早朝中書候傳點書懷奉呈》:“耿耿金波缺,沉沉玉漏稀。” 明 李瀚 《十五夜立秋對月》詩:“金波圓靜夜,銀漢近前楹。”
(3).反射著耀眼光芒的水波。 南朝 梁武帝 《七喻·如炎》詩:“金波揚素沫,銀浪翻緑萍。” 宋 孫光憲 《漁歌子》詞:“風浩浩,笛寥寥,萬頃金波澄澈。”
(4).酒名。亦泛指酒。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七:“﹝ 張次賢 ﹞嘗記天下酒名,今著於此:后妃家……河間府金波,又玉醖。”《全元散曲·柳營曲·晉王出寨》:“眾番官齊打手,眾侍女捧金波。” 明 王九思 《駐馬聽·四時行樂》套曲:“滿飲金波,琵琶一曲把閒愁彈破。”
望夕
通常指舊曆十五日的晚上。《太平廣記》卷八二引 唐 薛用弱 《集異記·李子牟》:“ 江陵 舊俗,孟春望夕,尚列影燈。”《續資治通鑑·宋真宗鹹平五年》:“帝自畢諒陰,以 啟聖院 太宗 降誕之地,聖容在焉,前期往拜,至望夕乃幸他寺,遂為制。”
往例
先例。 唐 劉知幾 《史通·書志》:“《爾雅》釋物,非無往例。”
登台
(1) 演員出現在觀眾面前
他去年第一次在百老匯登台(表演)
(2) 走上講台或舞台
他想登台表演一番
親切
(1) 形容人態度親愛和善
態度親切
(2) 親密;親近
(3) 熱情關切
與共
無論發生什麼事都不分開
榮辱與共
玉鞍
(1).形容華麗的馬鞍。 南朝 梁 蕭統 《七契》:“迺飾金羈之昭晰,加以玉鞍之輝煌。” 唐 岑參 《衛節度赤驃馬歌》:“紅纓紫韁珊瑚鞭,玉鞍錦韉黃金勒。”
(2).喻優厚的待遇。 謝覺哉 《知己難》:“有的人不‘自知’,他憤慨世無 伯樂 ,不給他以玉鞍錦韉。”
幽奇
(1).指玄妙的哲理。 南朝 宋 宗炳 《答何衡陽書》:“夫神光靈變,及無量之壽,皆由誠信幽奇,故將生於佛土,親映光明,其壽無量耳。”
(2).幽雅奇妙。 宋 梅堯臣 《寄滁州歐陽永叔》詩:“爛漫寫風土,下上窮幽奇。” 清 姚瑩 《游欖山記》:“是鄉在 香山 治東北七十里,居稠而民富,無幽奇壯勝之觀,而人士彬彬有文采。” 朱自清 《懷魏握青君》:“他輕輕地訴說他生平冒險的故事。說一會,默一會。這是一個幽奇的境界。”
出山
(1) 到山外去
(2) 舊指隱士出任官職。借指出來主持某種事務或擔任某種職務
下馬
(1) 從馬上下來
我為了減輕馬的負載寧願下馬
(2) 比喻某個重大工程或工作項目中止進行
依然
照往常,依舊
依然如故
依然有效
人馬
(1) 全部兵力
兩軍人馬雜遝。——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全部人馬已安全渡江
(2) 指軍隊,泛指某集體的成員
人馬燒溺死者甚眾。——宋· 司馬光《資治通鑑》
南人
(1).南方人。《論語·子路》:“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國 曰:“南人,南國之人。” 唐 劉禹錫 《竹枝》詞之一:“南人上來歌一曲,北人莫上動鄉情。” 明 陳邦瞻 《宋史紀事本末·文謝之死》:“﹝ 孛羅 等﹞欲使跪, 天祥 曰:‘南之揖,北之跪,予南人,行南禮,可贅跪乎?’”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廣賡虞之死》:“ 侍郎 性爽朗,少隨 文端公 居 兩江 久,習染南人風度。” 魯迅 《花邊文學·北人與南人》:“據我所見,北人的優點是厚重,南人的優點是機靈。”
(2). 金 代對 漢 人的稱呼。《金史·輿服志下》:“初, 女直 人不得改為 漢 姓及學南人裝束。”
(3). 元 代對 南宋 人的稱呼。《元史·選舉志一》:“ 蒙古 、色目人作一榜, 漢 人、南人作一榜。” 明 葉子奇 《草木子·克謹》:“台省要官皆北人為之, 漢 人、南人萬中無一二,其得為者不過州縣卑秩,蓋亦僅有而絶無者也。” 魯迅 《花邊文學·北人與南人》:“至於 元 ,則人民截然分為四等,一 蒙古 人,二色目人,三 漢 人即北人,第四等才是南人,因為他是最後投降的一夥。”
一夕
(1).一夜。《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居則具一日之積,行則備一夕之衛。” 漢 劉向 《九嘆·逢紛》:“思南 郢 之舊俗兮,腸一夕而九運。”
(2).指極短的時間。 宋 蘇軾 《徐州上皇帝書》:“散冶戶之財以嘯召無賴,則烏合之眾,數千人之仗,可以一夕具也。”
兩兼
兼具兩方面;兩方面兼而有之。《後漢書·延篤傳》:“然體大難備,物性好偏,故所施不同,事少兩兼者也。”《北史·高熲傳》:“﹝ 高熲 ﹞受命便發,遣人辭母雲,忠孝不可兩兼,歔欷就路。”
無不
沒有不;全是。《禮記·中庸》:“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 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序:“風雨晦明,無不從順。”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序》:“凡六經 孔子 之書,無不牽合其論,而上下其詞也。” 魯迅 《朝花夕拾·<狗·貓·鼠>》:“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雖然還不很久,學術文藝卻已經很可觀,便是書籍的裝潢,玩具的工致,也無不令人心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