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槳空明,洞簫聲徹,怨慕還悽惻

林正大酹江月/念奴嬌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林正大的《酹江月/念奴嬌》

全文:
泛舟赤壁,正風徐波靜,舉尊屬客。
渺渺予懷天一望,萬頃憑虛獨立。
桂槳空明,洞簫聲徹,怨慕還悽惻
星稀月淡,江山依舊陳跡。
因念釃酒臨江,賦詩橫槊,好在今安適。
謾寄蜉蝣天地爾,瞬目盈虛訊息。
江上清風,山間明月,與子歡無極。
翻然一笑,不知東方既白。

林正大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林正大桂槳空明,洞簫聲徹,怨慕還悽惻書法作品欣賞
桂槳空明,洞簫聲徹,怨慕還悽惻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空明

(1).空曠澄澈。 唐 韓愈 《祭郴州李使君文》:“航 北湖 之空明,覷鱗介之驚透。” 宋 蘇軾 《記承天寺夜遊》:“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特指月光下的清波。 宋 蘇軾 《前赤壁賦》:“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泝流光。”

(3).指空曠澄淨的天空。 宋 蘇軾 《海市》詩:“東方雲海空復空,羣仙出沒空明中。”

(4).指洞澈而靈明的心性。 宋 蘇轍 《讀舊詩》詩:“老人不用多言語,一點空明萬法師。”

(5).形容心性洞澈而靈明。 清 鄭燮 《范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三書》:“誠知書中有書,書外有書,則心空明而理圓湛,豈復為古人所束縛,而略無張主乎!” 謝覺哉 《不惑集·再談“想”》:“旦則是心裡空明,不雜成見,不自以為是。”

洞簫

簫,因不用蠟蜜封底而得名

怨慕

《孟子·萬章上》:“ 萬章 問曰:‘ 舜 往於田,號泣於旻天,何為其號泣也?’ 孟子 曰:‘怨慕也。’” 趙岐 註:“言 舜 自怨遭父母見惡之厄而思慕也。” 朱熹 集註:“怨慕,怨己之不得其親而思慕也。”後泛指因不得相見而思慕。 晉 陸機 《贈從兄車騎》詩:“感彼歸途艱,使我怨慕深。” 唐 元稹 《鶯鶯傳》:“﹝ 崔氏 ﹞往往沉吟章句,怨慕者久之。” 嚴復 夏曾佑 《國聞報館附印〈說部〉緣起》:“必其人有過人之行,偏勝獨長之處,而使天下之人怪嘆駭汗,怨慕流連,不能自止者。”

悽惻

因情景淒涼而悲傷。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軍士各與父兄昆弟取訣,國人悲哀,皆作離別相去之詞……於是觀者莫不悽惻。” 南朝 梁 江淹 《別賦》:“是以行子腸斷,百感悽惻。” 唐 白行簡 《李娃傳》:“一旦大雪,生為凍餒所驅,冒雪而出,乞食之聲甚苦,聞見者莫不悽惻。” 清 顧炎武 《禹陵》詩:“ 會稽 山色好,悽惻獨攀登。”

悲痛;哀傷。 蘇曼珠 《碎簪記》:“余心中甚為 蓮佩 淒惻,此蓋人生至無可如何之事也。”

因情景淒涼而感觸悲傷。 南朝 梁 江淹 《別賦》:“是以行子腸斷,百感淒惻。” 唐 黃滔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六馬歸 秦 ,卻經過於此地;九泉隔 越 ,幾淒惻於平生。” 宋 陸游 《鹿頭關過龐士元廟》詩:“ 士元 死千載,淒惻過遺祠。” 明 郎瑛 《七修類稿·事物八·玉華山樵》:“老懷豈能忘故山,神遊往往於其問。為君寫此轉淒惻,片雲零落何時還。” 丁玲 《阿毛姑娘》:“那歌調在那弦上是發出那樣高亢的,激昂的,又非常委婉悽惻的聲音, 阿毛 又想哭了。”

林正大名句,酹江月/念奴嬌名句

詩詞推薦

桂槳空明,洞簫聲徹,怨慕還悽惻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