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魏了翁的《次韻永平令江叔文鶴山書院落成詩》
全文:
天運驅人人不覺,古道違時時不學。
王相隨脛回荊山,昭質依然未經琢。
因思胥靡逢殷宗,精神動悟聲氣從。
礪舟霖雨到梅櫱,變化氣質天同功。
朝歌屠叟無與語,一日投綸見明主。
大車檻檻行周道,輪輻中規箱中矩。
人生天地同一原,自誠為聖明為賢。
地殊世遠猶合節,矧此同宇相周旋。
自從澆風散遺直,世不乏材無匠石。
未能登車羽射御,人人自視郵無恤。
出門浪戰觸與蠻,半生少得須臾間。
不為夷甫辱汝水,即似介甫逋鐘山。
古人灑掃先庭戶,豈問他人莫余雇。
只憂原頭欠渟滀,才見天根便呈露。
人言陰濁勝陽清,陽一陰二分三亭。
誰知陽德本無間,根心枝葉長相親。
君臣大分雖有止,終不能忘乃天理。
世無我知將自知,不待雷風問諸史。
投沙屈賈占所歸,九州博大歸何之。
雖雲忠憤語傷激,律以洙泗猶津迷。
前村虎嘯晚風起,跕鳶酸嘶雁將子。
君恩未報臣憂深,暇把壺頭較鄉里。
江公勸我姑少安,新詩肉好如璧環。
敢輸憂誠謝慶語,仍戒牘史毋抄傳。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君臣
(1).君主與臣下。《易·序卦》:“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 唐 韓愈 《送浮屠文暢師序》:“彼見吾君臣父子之懿,文物事為之盛,其心有慕焉。” 宋 范仲淹 《陽禮教讓賦》:“侯以明之,罔替君臣之義;禮無違者,遂詣賓主之情。”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黃陶庵集外詩》:“當日君臣荒樂,文武酣嬉之狀,如遇目前。”
(2).中醫方劑中的主藥與輔藥。《素問·至真要大論》:“方制君臣何謂也? 岐伯 曰:‘主病之謂君,佐君之謂臣。’”《雲笈七籤》卷六六:“君臣相得,浮沉得度,藥物和合,即神仙之要妙也。”《醒世恆言·蔡瑞虹忍辱報仇》:“ 吳金 害了個寒症, 陳小四 假意殷勤,贖藥調理。那藥不按君臣,一服見效, 吳金 死了。”
(3).指主食和副食。 清 李漁 《閒情偶寄·頤養·調飲啜》:“可見性好之物,多食不為祟也,但亦有調劑君臣之法,不可不知……肉與食較,則食為君而肉為臣。”詳“ 君臣佐使 ”。
大分
(1).大體,大致。《荀子·榮辱》:“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榮者常通,辱者常窮;通者常制人,窮者常制於人,是榮辱之大分也。” 楊倞 註:“其中雖未必皆然,然其大分如此矣。” 章炳麟 《與人論文書》:“北方流勢,本臃腫也,削而礱之,大分不出 後漢 。”
(2).大要。《漢書·百官公卿表上》:“故略表舉大分,以通古今,備溫故知新之義雲。”
(3).名分;本分。多用於君臣之間。《新唐書·劉澭傳》:“始事 朱滔 ,常陳君臣大分,裁抑其凶。” 明 朱鼎 《玉鏡台記·繫獄》:“事君的忠義先,人臣大分敢有愆。”
(4).大限;壽數。 晉 陶潛 《與子儼等疏》:“親舊不遺,每以藥石見救,自恐大分將有限也。”《北史·魏收傳》:“死生大分,含氣所同。”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二:“夫生死者,人之大分,如來尚所未免。”
(5).情分。《文選·盧諶<答魏子悌>》:“傾蓋雖終朝,大分邁疇昔。” 李善 註:“ 李固 《與賓卿書》:‘開廓大分,綢繆恩信。’”
(6).大概。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英烈傳》第六回:“只説前面有一個人被人打死了,那兇手逃走了。 太祖 心下思量:‘大分是母舅做出這事了。’”《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三:“這裡哨子每極多,大分是我每有些家私,假裝做 劉安住 來冒認的。”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夠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歸有光《項脊軒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實現
(2)
〈方〉∶不允許,不可以
不能不談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並論
(3)
〈方〉∶不至於
天理
(1) 自然法則;天道,天然的組織結構
依乎天理。——《莊子·養生主》
(2) 宋代的理學家認為封建倫*理是客觀存在的道德法則,把它叫做“天理”
(3) 道義
(4) 天性
魏了翁名句,次韻永平令江叔文鶴山書院落成詩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