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劉筠的《別墅》
全文:
感概復風流,交通遍五侯。
鳴鐘平樂宴,擊鞠茂陵游。
狡兔方多穴,蒼鷹始下菙韛。
鈴奴藏廣柳,劍騎騁長楸。
雲際尋橦技,花間笑躄樓。
害先除白額,夢已應黃頭。
燕酒惟增氣,秦箏漫送愁。
鴻毛輕一死,祇待報私讎。
參考注釋
鴻毛
鴻雁的毛,比喻極輕
待報
(1).等候批覆。《晉書·劉頌傳》:“時 蜀 新平,人飢土荒, 頌 表求振貸,不待報而行,由是除名。”《周書·長孫儉傳》:“ 儉 舊嘗詣闕奏事,時值大雪,遂立於雪中待報,自旦達暮,竟無惰容。”《新唐書·嚴郢傳》:“御史臺請天下斷獄一切待報,唯殺*人許償死,論徒者得悉徙邊。”
(2).特指州縣判決罪人死刑後,申報朝廷,等候批准處決。 元 孟漢卿 《魔合羅》第三折:“一個待報的犯婦,不知為甚么?好是悽慘也呵!” 元 孫仲章 《勘頭巾》第二折:“大人, 張鼎 行至稟牆邊,見一個待報的囚人,稱冤叫屈。”《元史·刑法志一》:“自後繼體之君,惟刑之恤,凡郡國有疑獄,必遣官覆讞而從輕,死罪審録無冤者,亦必待報,然後加刑。”
私讎
私人的怨仇。《左傳·哀公五年》:“私讎不及公,好不廢過,惡不去善,義之經也,臣敢違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讎也。” 唐 韓愈 《黃家賊事宜狀》:“或復私讎,或貪小利,或聚或散,終亦不敢為事。” 清 管同 《楚昭王論》:“今夫臣之於君,豈若常人相與,謂挾私讎,修舊恨為可羞,而以坦然能忘為大度哉?”
劉筠名句,別墅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