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楊億的《次韻和致仕李殿丞寅見寄之什因以紀贈》
全文:
鄉國馳名幾十春,鳴臯一旦九天聞。
翔鸞棲棘曾為吏,金鼎調梅未致君。
百里象雷嫌碌碌,片言折獄厭云云。
詩名已是齊康樂,筆力何曾減右軍。
抗表忽然乾鳳扆,拂衣殊欲謝人群。
都緣梁苑慷為賦,且免鐘山被勒文。
清夜獨吟牛渚月,高秋時望帝鄉雲。
鯉庭稟訓門逾盛,蘭畹傳芳氣益薰。
盡室遠依洪井側,直鉤猶釣楚江濆。
西山有樂應須鉺,待看蜺旌入紫氛。
參考注釋
抗表
向皇帝上奏章。《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閒” 南朝 宋 裴松之 註:“ 亮 以 建興 五年抗表北伐,自傾覆至此整二十年。”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牘·王知古》:“ 盧龍軍 節度使檢校尚書左僕射 張直方 抗表,請修入覲之禮。” 宋 王禹偁 《讓西京留守表》:“是以泣血濡毫,呼天抗表,願罷萬錢之俸,預營五尺之墳。”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雙樹幻鈔四》:“﹝ 玄奘 ﹞志游西土,訪求異本,以參訂焉。以三年冬,抗表辭帝,制不許。”
忽然
突然地,動作、行為的發生或情況的變化來得迅速又出乎意料地
忽然撫尺一下。——《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天氣忽然冷了起來
鳳扆
(1).皇帝宮殿上繪有鳳凰圖飾的屏風。置於戶牖之間。亦指帝座。 南朝 陳 徐陵 《勸進梁元帝表》:“揚龍旂以饗帝,御鳳扆以承天。”《樂府詩集·燕射歌辭·群臣酒行歌》:“拜恩瞻鳳扆,傾耳聽《雲》《韶》。” 唐 王維 《奉和聖制登降聖觀應制》:“鳳扆朝碧落,龍圖耀金鏡。” 趙殿成 箋註:“ 孔安國 《尚書》傳:扆,屏風。畫為斧文,置戶牖間,謂之鳳扆者,當是畫鳳於扆上也。”
(2).借指朝廷和皇帝。 唐 錢起 《裴僕射東亭》詩:“鳳扆任匡濟,雲溪難退還。” 南唐 李中 《獻張拾遺》詩:“金殿日開親鳳扆,古幈時展看漁磯。”
拂衣
(1).提起或撩起衣襟。《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叔向 ﹞曰:‘姦以事君者,吾所能御也。’拂衣從之。” 杜預 註:“拂衣,褰裳也。” 晉 葛洪 《抱朴子·疾謬》:“乃有使酒之客,及於難侵之性,不能堪之,拂衣拔棘,而手足相及。”
(2).揮動衣服。形容激動或憤激。 漢 楊惲 《報孫會宗書》:“是日也,拂衣而喜,奮袖低昂,頓足起舞。”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正》:“ 孔 慨然曰:‘……今猶俎上腐肉,任人膾截耳。’於是拂衣而去。” 唐 穀神子 《博導志·崔玄微》:“ 醋醋 怒曰:‘諸人即奉求,余不奉求。’拂衣而起。”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聽稗》:“那班門客才曉得他是 崔 魏 逆黨,不待曲終,拂衣散盡。”
(3).振衣而去。謂歸隱。 晉 殷仲文 《解尚書表》:“進不能見危授命,忘身殉國;退不能辭粟 首陽 ,拂衣高謝。” 南朝 宋 謝靈運 《述祖德》詩:“高揖七州外,拂衣五湖裡。” 唐 王維 《送張五歸山》詩:“幾日同攜手,一朝先拂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世態紛紜,半生塵里朱顏老;拂衣不早,看罷傀儡鬧。”
人群
(1) 成群的人
人群漸漸離去
(2) 指平民、公眾
楊億名句,次韻和致仕李殿丞寅見寄之什因以紀贈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