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王洋的《聽琴贈遠師》
全文:
世人傾耳聽繁音,太音古淡難為聽。
有如廣庭題旌夏,或者驚遁疑有神。
當時舜床調五弦,薰風煽物無窮人。
若言造化不愛玩,安得感君回陽春。
遣音相繼嗣者誰,窮山緇侶黃冠師。
非乾此意樂窮靜,世路自與相參差。
我今試聽清風操,野鶴孤猿對殘照,琅琊山下醉翁吟,分明撥向琴中調。
人言大弦如玉溫,小弦廉折亮以清。
春秋自是隔寒暑,天地不和令偕行。
豈如七弦轉十指,勁節諧音同到耳,乃知造化在指端。
豈但高山與流水,道人不肯長懷珍。
亦曾挾藝游車塵。
高門八字驚未見,脫贈往往捐千純。
如今飄泊困長路,更覺世味難將迎。
應將感愴赴琴風,一聽萬慮羅心兵。
道人勿苦生冰炭,古道須信非人情。
哀音果要洗俗耳,更去嬌弦三兩聲。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哀音
悲傷之音。 三國 魏 繁欽 《與魏文帝箋》:“潛氣內轉,哀音外激;大不抗越,細不幽散。” 唐 元稹 《鶯鶯傳》:“﹝ 鶯鶯 ﹞因命拂琴,鼓《霓裳羽衣》序。不數聲,哀音怨亂,不復知其是曲也。” 清 黃景仁 《典衣行》:“誰家箜篌傷客心,鄰舟少女彈哀音。” 聞一多 《紅燭·孤雁》詩:“啊!從那浮雲底密幕里,迸出這樣的哀音。”
俗耳
聽慣塵世之聲的耳朵。 唐 韓愈 《縣齋讀書》詩:“哀狖醒俗耳,清泉潔塵襟。”
三兩
約數,表示少量。《漢書·蕭何傳》:“諸君獨以身從我,多者三兩人, 蕭何 舉宗數十人皆隨我,功不可忘也。” 唐 白居易 《琵琶行》:“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宋 蘇軾 《惠崇春江晚景》詩:“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元 紀君祥 《趙氏孤兒》第三折:“三兩下打死了呵,你就做的箇死無招對。” 馬烽 《三年早知道》:“他三兩步就跑到我跟前,熱情地和我握手。”
王洋名句,聽琴贈遠師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