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黃庭堅的《按田》
全文:
河水積崢嶸,山雪晴索寞。
幽齋怯寒威,況復出城郭。
馬為蝟毛縮,人嘆狐裘薄。
淤泥虎跡交,叢社烏聲樂。
橋經野燒斷,崖值天風落。
泄雲迷鴻蒙,戴石瘦犖嶨。
攀緣若登天,扶服如入橐。
窮幽至河麋,落日更盤礡。
新民數十家,飄寓初棲托。
壯產無惰農,荒榛盡開鑿。
臨流遣官丁,悉使呼老弱。
恩言諭官意,鄣水陂可作。
春秧百頃秔,秋報千倉獲。
掉頭笑應儂,吾麥自不惡。
麥苗不為稻,誠恐非民瘼。
不知肉食者,何必苦改作。
我行疲鞍馬,且用休羈絡。
艱難相顧嘆,共道折腰錯。
勢窮不得已,來自取束縛。
月明夜蕭蕭,解衣寬頻索。
臥看雲行天,北斗掛屋角。
析薪爨酒鼎,興至且相酌。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攀緣
(1) 援引他物而上,攀拉援引
(2) 比喻投靠有錢有勢的人往上爬
(3) 蔓延地生長
(4) 牽挽
登天
(1).升天。《左傳·成公十年》:“小臣有晨夢負公以登天。”《莊子·大宗師》:“孰能登天游霧,撓挑無極;相忘以生,無所終窮?”《宋史·神宗紀一》:“ 嘉祐 八年侍 英宗 入居 慶寧宮 ,嘗夢神人捧之登天。”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一編第五章第九節:“ 秦國 西有 儀渠國 ,父母死,火燒遺體,稱為登天。”
(2).指登帝位。《素問·上古天真論》:“昔在 黃帝 ,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迺問於天師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人將失之耶?’” 王冰 註:“ 黃帝 後鑄鼎於 鼎湖山 ,鼎成而白日升天。” 清 俞樾 《內經辨言》:“成而登天,謂登天位也。《易·明夷》傳曰:‘初登於天,照四國也。’可説此經登天之義。故下文即云:‘迺問於天師。’迺者承上之詞,見 黃帝 既登為帝,乃發此問也。”
(3).指成仙。 晉 葛洪 《抱朴子·對俗》:“若幸可止家而不死者,亦何必求於速登天乎?”
(4).比喻極難。《孟子·盡心上》:“道則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 金 元好問 《跋閒閒自書樂善堂詩》:“從善如登天,從惡如棄屣,而於趨舍乖,知之不審耳。”《水滸傳》第七二回:“花魁的風流聲價,播傳寰宇,求見一面,如登天之難,何況親賜酒食。”《紅樓夢》第十回:“你如今要鬧出了這個學房,再想找這么個地方兒,我告訴你説罷,比登天的還難呢!”
扶服
亦作“ 扶伏 ”。亦作“ 扶匐 ”。同“ 匍匐 ”。1.伏地爬行。形容急遽,竭力。《禮記·檀弓下》:“《詩》云:‘凡民有喪,扶服救之。’”《詩·邶風·谷風》作“匍匐救之”。《左傳·昭公二十一年》:“扶伏而擊之,折軫。”《南史·隱逸傳上·剡縣小兒》:“因自投下牀,扶匐至母屍側,頓絶而死。” 元 揭傒斯 《臨川女》詩:“聞汝即赴死,扶服到河濱。” 王闓運 《熊氏墓表》:“睋而有間,恭人暴卒,同官命婦,扶服救喪。”
(2).趴伏於地。《漢書·霍光傳》:“ 中孺 扶服叩頭曰:‘老臣得託命將軍,此天力也。’”《漢書·匈奴傳下》:“ 呼韓邪 攜國歸化,扶伏稱臣。”《南齊書·王敬則傳》:“夜著青衣,扶匍道路,為 太祖 聽察 蒼梧 出來。” 宋 王禹偁 《大閱賦》:“俾遁逃兮無地,鹹扶服兮朝天。” 清 黃遵憲 《錫蘭島臥佛》詩:“闌斑被繡縵,扶服拜赤帟。”
黃庭堅名句,按田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