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山東連歲荐饑百姓艱苦之狀東巡曾所目睹故不》
全文:
調幕惟予責,祈年志靡已。
宇縣既雲廣,保赤無遐邇。
水旱近何多,詎可諉常有。
獨茲山左民,逢歉連年矣。
老弱委溝壑,壯者半流徙。
疾苦經目擊,賑恤莫遲待。
雜詠成四章,感愧由衷已。
歸來哀慘中,不敢忘東鄙。
大僚及科道,亟往代予視。
寧濫無或遺,足括荒政體。
如嬰乳而哺,如病藥以醫。
三時喔咻之,介遺延至此。
皇天生物心,悔禍降康祉。
披來公奏章,禾稼登場美。
民艱因以愁,民蘇得無喜。
元氣未易復,既喜憂還繼。
尚有偏災者,雖小應撫敉。
嗟嗟我臣工,敬懼勿暫弛。
參考注釋
老弱
(1).年老與年輕的人。《逸周書·大明武》:“老弱單處,其謀乃離。”《孟子·梁惠王下》:“君之民老弱轉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史記·項羽本紀》:“至 滎陽 ,諸敗軍皆會, 蕭何 亦發 關中 老弱未傅,悉詣 滎陽 。”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未二十三為弱,過五十六為老。”
(2).年老體弱。亦指年老體弱者。《墨子·非命上》:“內無以食飢衣寒,將養老弱。”《商君書·兵守》:“壯女壯男,過老弱之軍,則老使壯悲,弱使彊憐。” 南朝 梁 任昉 《奏彈劉整》:“ 薛包 分財,取其老弱。” 許地山 《解放者》:“他自己也漸次老弱,急要給我擇婿。”
溝壑
溪谷,山澗
雖少,願及未填溝壑而托之。——《戰國策·趙策》“填溝壑”,此處是死的意思
世間溝壑中水鑿之處,皆有植土龕岩,亦此類耳。——宋· 沈括《夢溪筆談》
流徙
(1).遷移;轉移。《管子·侈靡》:“廣其德以輕上位,不能使之而流徙。”《史記·酷吏列傳》:“ 山 東水旱,貧民流徙。” 宋 蘇轍 《出山》詩:“ 漢 人何年被流徙,衣服漸變存語言。” 魯迅 《書信集·致許壽裳》:“在流徙之際, 海嬰 忽染疹子,因居旅館一星期,貪其有汽爐耳。”
(2).指流離失所的人。 明 劉基 《北上感懷》詩:“維時連年歉,道路多流徙。”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燕九》:“念 西河 流徙,則持牒招來,全活不下三萬人。”
(3).流放。《後漢書·桓帝紀》:“流徙者使還故郡,沒入者免為庶民。”《南史·周弘正傳》:“後為平西 邵陵王 府諮議參軍,有罪應流徙,敕以賜 乾陁利國 。”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理藩院》:“理刑司掌 蒙古 諸刑名,自斬絞外,罪止鞭朴,不及流徙,而以牛馬作贖刑焉。”
(4).猶變遷。 明 王慎中 《游白鹿洞》詩:“景物易流徙,今古同俯仰。”
乾隆名句,山東連歲荐饑百姓艱苦之狀東巡曾所目睹故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