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沈遼的《贈別子瞻》
全文:
平生雅游眉陽客,五年不見須已白。
借田東坡在江北,芟夷蓬蒿自種麥。
相逢不盡一樽酒,故態那復論歡戚。
手抱阿武勸餘瀝,維摩老夫失定力。
老夫寂寂出三湘,更欲卜居池水陽。
薄田止須數十畝,田上更樹麻與桑。
老來正苦迫生事,清明雖近猶可秧。
罷亞若可博乾麨,以無易有遙相望。
我舟即行不可駐,欲卜後會誠茫茫。
他時有信若可寄,不用辛苦為詩章。
參考注釋
東坡
(1).東邊坡地。 唐 蘇頲 《先是新昌小園期京兆尹一訪茲願不果率然成章》詩:“寂寞東坡叟,傳呼北里人。” 唐 白居易 《東坡種花》詩之二:“東坡春向暮,樹木今何如?”
(2).地名。在 湖北省 黃岡縣 憢東。 宋 蘇軾 《東坡》詩:“雨洗 東坡 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
(3). 宋 蘇軾 自號 東坡居士 ,因以“東坡”為其別稱。 宋 施彥執 《北窗炙輠》卷上:“昨 強幼安 來説話,引援甚富。某謂之曰:‘若此者, 六一 語;若此者, 溫公 語;若此者, 東坡 語;若此者, 山谷 語; 強幼安 語卻在甚處?’” 明 王鏊 《震澤長語·文章》:“ 東坡 為詩,無非譏切時政,借曰意在愛君,亦從諷諫可也。” 清 吳汝綸 《與楊伯衡論方劉二集書》:“於八家則 望溪 近 歐 曾 ,而 海峰 近 東坡 。”參見“ 東坡居士 ”。
江北
(1) 長江下游江蘇、安徽兩省靠近長江北岸的地區
引次江北。——《資治通鑑》
(2) 泛指長江以北
芟夷
(1).除草;刈除。《左傳·隱公六年》:“為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夷藴崇之,絶其本根,勿使能殖。” 晉 葛洪 《抱朴子·名實》:“芳蕙芟夷,臭鮑佩御。” 唐 杜甫 《除草》詩:“芟夷不可闕,疾惡信如讎。” 郭沫若 《水平線下·到宜興去》:“我在這裡雖然開不出甚么美的好花來,但如路旁的雜草那樣,總可以迸發幾株罷?遇著別有會心的 周茂叔 ,他是不會芟夷它的呢。”
(2).裁減;刪削。《<尚書>序》:“芟夷煩亂,翦截浮辭。”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雅量》:“ 桓宣武 與 郗超 議芟夷朝臣。條牒既定,其夜同宿。” 宋 陳亮 《又乙巳春書之一》:“芟夷史籍之繁詞,刊削流傳之訛謬。” 章炳麟 《駁中國用萬國新語說》:“若徒以交通為務,舊所承用,一切芟夷,學術文辭之章章者,甚則棄捐,輕乃裁減,斯則其道大觳,非宜民之事也。”
(3).剷除;削平。《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今 操 芟夷大難,略已平矣,遂破 荊州 ,威震四海。” 宋 司馬光 《進古文<孝經>指解表》:“ 并州 者, 太宗皇帝 所以芟夷僭亂,混壹九圍。” 明 方孝孺 《東甌王神道碑銘》:“芟夷僭盜,蕩滌兇奸。”
(4).殺戮。 晉 葛洪 《抱朴子·論仙》:“人君有赫斯之怒,芟夷之誅,黃鉞一揮,齊斧暫授,則伏屍千里,流血滂沲。” 唐 柳宗元 《戰武牢》詩:“鋪施芟夷,二主縛。”《明史·曹興傳》:“於是勇力武健之士芟夷略盡,罕有存者。” 羅正緯 《灤州革命紀實初稿》:“芟夷我人民,淫僇我子女,搜括我財貨,竊據我政權。”
蓬蒿
(1).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叢;草莽。《禮記·月令》:“﹝孟春之月﹞藜莠蓬蒿並興。”《莊子·逍遙遊》:“﹝斥鴳﹞翱翔蓬蒿之間。” 晉 葛洪 《抱朴子·安貧》:“是以俟扶搖而登蒼霄者,不充詘於蓬蒿之杪。” 明 李夢陽 《漢京篇》:“ 霍氏 門前狐夜號, 魏其 池館長蓬蒿。” 峻青 《秋色賦·夜宿靈山》:“看到的是滿地荒草,遍野蓬蒿。”
(2).借指荒野偏僻之處。 漢 桓寬 《鹽鐵論·通有》:“山居澤處,蓬蒿墝埆,財物流通,有以均之。” 唐 李白 《南陵別兒童入京》詩:“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三:“並世奇男淑女,慧業天生,湮沒蓬蒿,姓名翳寂,豈少也哉!”
(3).茼蒿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菜一·茼蒿》。
沈遼名句,贈別子瞻名句
名句推薦
聞道騎箕尾,還應事玉宸
蘇轍《贈司空張 * 道輓詞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