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青芝岫》
全文:
我聞莫釐縹緲乃在洞庭中,湖山秀氣之所鍾,爰生奇石竅玲瓏。
石宜實也而函虛,此理誠難窮。
誰雲南北物性殊燥濕,此亦有之殆或過之無不及。
君不見房山巨石磊岦岌,萬鍾勺園初築葺。
旁蒐皺瘦森笏立,縋幽得此苦艱澀。
致之中止臥道旁,覆以葭屋繚以牆。
年深屋頹牆亦廢,至今竅中生樹拱把強。
天地無棄物,而況山骨良,居然屏我樂壽堂。
青芝之岫含雲蒼,嶊嵬刻削裒直方,應在因提疏仡以前辟玄黃。
無斧鑿痕剖吳剛,雨留飛瀑月留光,錫名題什翰墨香。
老米皇山之石穴九九,未聞一一穴中金幢玉節紛縈糾。
友石不能致而此致之,力有不同事有偶。
智者樂兮仁者壽,皇山洞庭夫何有。
參考注釋
雲南
中國西南邊境的省。面積38萬多平方公里,人口3260萬,省會昆明。是中國民族成分最複雜的省。全境多山,高差很大,氣候垂直變化顯著,從熱帶作物到耐寒作物品種多樣,水力資源豐富,礦產豐富,工業以有色冶金為主,錫產量全國第一,銅、鉛、鋅產量也居全國重要地位
物性
事物的本性。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九:“嗚呼!地土風氣之能移物性如是耶?” 清 沉復 《浮生六記·閨房記樂》:“鶴善舞而不能耕,牛善耕而不能舞,物性然也。” 梁啓超 《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四節:“惟有陰陽五行之僻論,跋扈於學界,語及物性,則緣附以為辭,怪誕支離,不可窮詰。”
燥濕
(1).乾燥和潮濕。《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賓至如歸,無寧菑患;不畏寇盜,而亦不患燥濕。”《呂氏春秋·重己》:“昔先聖王……其為宮室臺榭也,足以辟燥溼而已矣。” 高誘 註:“燥謂陽炎,溼謂雨露。” 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律比 崑崙 竹,音知燥溼絃。” 清 譚嗣同 《與沉小沂書》之二:“凡物春夏則漲,秋冬則縮,寒暑燥濕使然也。”
(2).指日常生活起居。《漢書·丙吉傳》:“ 吉 即時病,輒使臣 尊 朝夕請問皇孫,視省席蓐燥濕。”《三國志·吳志·駱統傳》:“常勸 權 以尊賢接士,勤求損益,饗賜之日,可人人別進,問其燥溼,加以密意,誘諭使言,察其志趣,令皆感恩戴義。”《資治通鑑·漢獻帝建安五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人之居處,避濕就燥。問其燥濕者,問其居處何如也。” 清 梅曾亮 《朱孺人墓志銘》:“吾婦幼失母,專其事母者事父,及後母遺腹弟。調燥濕,御侵侮,皆與其勞。”
(3).指世態炎涼。 漢 蔡邕 《辭郡辟讓申屠蟠書》:“﹝ 申屠蟠 ﹞安貧樂潛,味道守真,不為燥溼輕重,不為窮達易節。” 唐 陸龜蒙 《幽居賦》:“頌厥土之三壤,託高風之四鄰,纔祛燥濕,稍遠囂塵。” 宋 司馬光 《昔別贈宋復古張景淳》詩:“皎如百鍊精,不為燥濕易。”
(4).中醫指燥熱或寒濕的症侯。《醒世恆言·李道人獨步雲門》:“醫者意也……看害病的是那地方人,或近山或近水,就與他分個燥濕。”
無不
沒有不;全是。《禮記·中庸》:“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 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序:“風雨晦明,無不從順。”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序》:“凡六經 孔子 之書,無不牽合其論,而上下其詞也。” 魯迅 《朝花夕拾·<狗·貓·鼠>》:“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雖然還不很久,學術文藝卻已經很可觀,便是書籍的裝潢,玩具的工致,也無不令人心愛。”
乾隆名句,青芝岫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