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壺員嶠誰則到,徒稱火棗將冰蠶

乾隆自金山放船至焦山再疊蘇軾韻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自金山放船至焦山再疊蘇軾韻》

全文:
江赴海意虎視眈,自來天塹限北南。
湔氐遙源達溟渤,至此餘十之二三。
方壺員嶠誰則到,徒稱火棗將冰蠶
咫尺仙山一帆力,不游可懷日後慚。
石𥱼峭拔潮影退,俯欄可以窺深潭。
便命黃頭髮青雀,江天春物方清酣。
忽懷玉局曾游目,中江長老談鄉談。
豪吟靜悟兩寥寂,祗饒松竹籠虛龕。
山蔬可以為清供,豈必燒豬方覺甘。
紙帳困眠明便去,金山留帶還嫌貪。
片時攬勝兼望古,幽情暢矣歸雲堪。
剪波頃刻濟北固,岩端更問蕭公庵。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方壺

(1).腹圓口方的壺。古代禮器的一種。《儀禮·燕禮》:“司宮尊於東楹之西,兩方壺。” 鄭玄 註:“尊方壺,為卿大夫士也。” 賈公彥 疏:“以其燕總有卿大夫士,又別有公尊瓦大兩,故知方尊為此人也。”《公羊傳·昭公二十五年》“國子執壺漿” 漢 何休 註:“壺,禮器。腹方口圓曰壺,反之曰方壺。”

(2).傳說中神山名。一名 方丈 。《列子·湯問》:“ 渤海 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輿 ,二曰 員嶠 ,三曰 方壺 ,四曰 瀛洲 ,五曰 蓬萊 。” 殷敬順 釋文:“一曰 方丈 。” 漢 班固 《西都賦》:“濫 瀛洲 與 方壺 , 蓬萊 起乎中央。” 宋 辛棄疾 《滿江紅·題冷泉亭》詞:“是當年、玉斧削 方壺 ,無人識。” 清 金農 《龍涎香二首寄吳秀才焯厲孝廉鶚》詩之二:“ 方壺 島客渺難逢,一餅淒涼話故宮。”

員嶠

神話中的仙山名。《列子·湯問》:“ 渤海 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輿 ,二曰 員嶠 ,三曰 方壺 ,四曰 瀛洲 ,五曰 蓬萊 。” 楊伯峻 集釋:“《釋文》云:嶠,渠廟切,山鋭而高也。” 宋 沉遼 《陪客游山》詩:“峭嶺想 員嶠 ,橫溪勝 若耶 。” 清 魏源 《湘江舟行》詩之三:“何時出此圍,中宵夢 員嶠 。”

火棗

傳說中的仙果,食之能羽化飛行。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誥·運象二》:“玉醴金漿,交梨火棗,此則騰飛之藥,不比於金丹也。” 唐 陸龜蒙 《襲美以春橘見惠因次韻復酬謝》:“堪居 漢 苑霜梨上,合在仙家火棗前。” 元 徐再思 《紅繡鞋·道院》曲:“青猿藏火棗,黑虎聽黃庭。”《封神演義》第七九回:“火棗瓊漿原自異, 馬忠 應得化微塵。”

冰蠶

(1).古代傳說中的一種蠶。 晉 王嘉 《拾遺記·員嶠山》:“有冰蠶長七寸,黑色,有角有鱗,以霜雪覆之,然後作蠒,長一尺,其色五彩,織為文錦,入水不濡,以之投火,經宿不燎。” 唐 王貞白 《寄鄭谷》詩:“火鼠重收布,冰蠶乍吐絲。直須天上手,裁作領巾披。” 元 袁桷 《伯庸開平書事次韻》之一:“桂蠹除煩來 五嶺 ,冰蠶卻暑貢 三齊 。” 明 何大復 《七述》:“躡飛雲之履,被明霞之紬,冰蠶瑩膚,藻龍耀眸,綴以錦帶,懸以 吳鉤 。”

(2).普通蠶的美稱。 唐 陳標 《長安秋思》詩:“ 吳 女秋機織曙霜,冰蠶吐絲月盈筐。” 宋 梅堯臣 《傷桑》詩:“柔條初變緑,春野忽飛霜;田婦搔蓬首,冰蠶絶繭腸。”

(3).有時也用於指蠶繭。 清 李漁 《蜃中樓·訓女》:“冰蠶手自繅,溪浣身先導,督鮫人曉夜共織寒綃。”

乾隆名句,自金山放船至焦山再疊蘇軾韻名句

詩詞推薦

方壺員嶠誰則到,徒稱火棗將冰蠶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