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戴奎的《發澄江述事言懷》
全文:
憶昔歸隱東海頭,矢心不逐群兒游。
結屋空山臥深雪,篝燈永夜吟清秋。
如此棲遲踰半紀,自甘疏糲餘無求。
長竿或從嚴瀨釣,短筆肯效班生投。
海國紛紛擅豪右,五花驄馬千金裘。
一朝城邑化焦土,肉食竟為何人謀。
榮悴由來易反手,諸君尚喜能包羞。
州司惜無涇渭辨,遷逐乃欲窮岩幽。
謇予貧病亦在遣,矯首抗訴嗟何由。
陶令徒知解印早,鍾儀奈作南冠囚。
呼天呼人兩無及,反躬祗益思愆尤。
唐君新作吾州守,溫詞直欲紓人憂。
為言今日百政舉,詔書每為徵賢優。
築台行從郭隗始,借箸欲藉張良籌。
楩楠匠石安肯棄,參苓藥籠終俱收。
浮梁側畔艤船待,奮志好去無夷猶。
聞言錯愕惟掉首,智愚今古寧同流。
吞聲不發出城去,澄江萬頃寒悠悠。
緇塵上衣日黤黮,飛雨灑面風颼颼。
回頭卻語二三子,故林為愛藏書樓。
趨朝乞身幸見許,便擬散發歸丹丘。
參考注釋
為言
(1).與之說話;與之交談。《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豈寡人不足為言邪?何故哉?”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汾水》:“ 辛 貌醜,妻不為言。”
(2).猶為意。《史記·管晏列傳》:“ 管仲 貧困,常欺 鮑叔 , 鮑叔 終善遇之,不以為言。”
詐偽之言。為,通“ 偽 ”。《詩·唐風·采苓》:“人之為言,苟亦無信。”《詩·唐風·采苓》:“人之為言,胡得焉。” 孔穎達 疏:“人之詐偽之言。” 陳奐 傳疏:“古‘為、偽、譌’三字同。《毛詩》本作‘為’,讀作‘偽’也。為言即讒言,所謂小行無徵之言也。”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孫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唐 韓愈 《送張道士序》:“今日有書至。”《水滸傳》第四五回:“ 楊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見外?有的話,但説不妨。’”《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華忠 説:‘今日趕不到的;他連夜走,也得明日早上來。’”
(2).目前;現在。《穀梁傳·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清 黃遵憲 《台灣行》:“今日之政民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韋護》第一章:“然而她們卻痛叱 中國 今日之所謂新興的、有智識的婦女。”
詔書
皇帝布告臣民的文書
衣帶詔書
戴奎名句,發澄江述事言懷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為言今日百政舉,詔書每為徵賢優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