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辟九霄環帝座,六鰲海上駕山來

聞人祥正集句·其二十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聞人祥正的《集句·其二十》

全文:
帝宮三五戲春台,玉漏銅壺且莫催。
百辟九霄環帝座,六鰲海上駕山來

聞人祥正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百辟

(1).諸侯。《書·洛誥》:“汝其敬識百辟享,亦識其有不享。” 孔 傳:“奉上謂之享。言汝為王,其當敬識百君諸侯之奉上者,亦識其有違上者。”《國語·魯語上》:“其 周公 、 太公 及百辟神祗實永饗而賴之。” 韋昭 註:“辟,君也。”《文選·張衡<東京賦>》:“然後百辟乃入,司儀辨等,尊卑以班。” 薛綜 註:“百辟,諸侯也。”

(2).百官。《宋書·孔琳之傳》:“ 羨之 ( 徐羨之 )內居朝右,外司輦轂,位任隆重,百辟所瞻。” 唐 白居易 《醉後走筆酬劉五主簿長句之贈》詩:“閶闔晨開朝百辟,冕旒不動香菸碧。” 宋 蘇軾 《代普寧王賀冬表》:“臣猥以暗弱,仰荷誨憐,敢先百辟之朝,以祝萬年之壽。”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四:“昔人稱 謝太傅 ( 謝安 )功高百辟,心在一邱。”

九霄

(1).天之極高處;高空。 晉 葛洪 《抱朴子·暢玄》:“其高則冠蓋乎九霄,其曠則籠罩乎八隅。” 唐 武衡 《同幕中諸公送李侍御歸朝》詩:“ 巴 江暮雨連 三峽 , 劍 壁危樑上九霄。” 徐特立 《言立》詩:“丈夫落魄縱無聊,壯志依然抑九霄。”

(2).道家謂仙人居處。《文選·沉約<游沉道士館>詩》:“鋭意三山上,託慕九霄中。” 張銑 註:“九霄,九天仙人所居處也。” 唐 李白 《明堂賦》:“比乎 崑 山之天柱,矗九霄而垂雲。” 王琦 註:“按道書,九霄之名,謂赤霄、碧霄、青霄、絳霄、黅霄、紫霄、練霄、玄霄、縉霄也。一説以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琅霄、紫霄、火霄為九霄。” 宋 陸游 《長生觀觀月》詩:“獨倚欄桿吹玉笛,道人不怕九霄寒。”

(3).喻皇帝居處。 唐 杜甫 《臘日》詩:“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

(4).借指帝王。 唐 包佶 《奉和常閣老晚秋集賢院即事寄贈徐薛二侍郎》詩:“九霄偏眷顧,三事早提攜。” 唐 黃滔 《敷水廬校書》詩:“九霄無詔下,何事近清塵?”

帝座

(1).帝王的座位。 晉 陸機 《辯亡論上》:“旋皇輿於夷庚,反帝座乎紫闥。”

(2).亦作“ 帝坐 ”。古星名。屬天市垣。即武仙座α星。 戰國 甘德 石申 《星經》:“帝座一星在市中,神農所貴,色明潤。”《後漢書·襄楷傳》:“熒惑入太微,犯帝坐。” 宋 王安石 《和吳沖卿集禧齋詞》:“帝坐遙臨物,星圖俯映人。” 清 龔自珍 《夜坐》詩:“一山突起邱陵妬,萬籟無言帝坐靈。”

六鰲

亦作“ 六鰲 ”。神話中負載五仙山的六隻大龜。相傳 渤海 之東,有一深壑,中有 岱輿 、 員嶠 、 方壺 、 瀛洲 、 蓬萊 五山,乃仙聖所居之地。然五山皆浮於海,常隨潮波上下往還。“帝恐流於西極,失群仙聖之居,乃命 禺彊 使巨鼇十五,舉首而戴之。迭為三番,六萬歲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動。而 龍伯 之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數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鼇,合負而趣歸其國,灼其骨以數焉。於是 岱輿 、 員嶠 二山流於北極,沉於大海,仙聖之播遷者巨億計。”事見《列子·湯問》。 唐 李白 《登高丘而望遠海》詩:“登高丘,望遠海,六鼇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明 夏完淳 《代人贈鎮府》詩:“六鼇還鎮澥,八柱獨承天。”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回港舟中詩》:“雄驅島嶼飛千里,怒戰貔貅走六鰲。”

海上

(1).海邊;海島。《呂氏春秋·恃君》:“ 柱厲叔 事 莒敖公 ,自以為不知而去,居於海上,夏日則食菱芡,冬日則食橡栗。”《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公孫弘 ﹞家貧,牧豕海上。”《後漢書·荀爽傳》:“﹝ 荀爽 ﹞後遭黨錮,隱於海上,又南遁 漢 濱。” 明 陸深 《春雨堂隨筆》:“予家海上,園亭中喜種雜花。”

(2).指湖濱。《文選·江淹<恨賦>》:“遷客 海 上,流戍 隴 陰。” 李善 注引《漢書》:“ 匈奴 乃徙 蘇武 北海 上無人處。”

(3).海面上。《漢書·郊祀志上》:“及 秦始皇 至海上,則方士爭言之。” 南朝 梁 沉約 《夕行聞夜鶴》詩:“愍海上之驚鳧,傷雲閒之離鶴。” 唐 皮日休 《奉酬崔璐進士見寄次韻》:“意超海上鷹,運跼轅下駒。”

(4).指 上海 。猶言 滬 上。《海上花列傳》第一回:“只因 海 上自通商以來,南部煙花日新月盛。” 馮自由 《中國教育會與愛國學社》:“壬寅春,旅 滬 志士 餘杭 章炳麟 ……因聯絡 海 上有志之士,發起中國教育會為策動機關。” 王旡生 《論小說與改良社會之關係》:“吾聞 海 上諸君子,發大願合大力,既賡續此報,復求所以改良者,吾未嘗不為之距躍三百,喜而不寐也。”

聞人祥正名句,集句·其二十名句

詩詞推薦

百辟九霄環帝座,六鰲海上駕山來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