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彭汝礪的《上合肥太守侍讀傅公》
全文:
肥水當時守,商岩幾代孫。
精明應玄象,清白接靈源。
山嶽分凝重,球琳讓粹溫。
一書開主惑,群力破奸魂。
萬事非吾計,孤忠自所存。
遺聲雙禁闥,寵錫兩朱轓。
道路生新樂,江湖洗舊民。
澤餘沾草木,孚至及魚豚。
不肖塵華幕,無材愧素餐。
誤懸徐孺榻,喜上李膺門。
簿領才傷拙,塵埃貌苦村。
初終承至訓,老稚飲殊恩。
遂恐徵書至,還歸近侍尊。
蛟龍不潛隱,鵰鶚自飛翻。
會亦懲衰弊,應須正本原。
紀綱維盡力,狐鼠可忘言。
鼎鼐開先烈,鹽梅及後昆。
祇知心繾綣,不覺語真繁。
參考注釋
鼎鼐
(1).鼎和鼐。古代兩種烹飪器具。《戰國策·楚策四》:“故晝游乎江湖,夕調乎鼎鼐。” 宋 張邦基 《墨莊漫錄》卷七:“予以謂古之鼎鼐皆無蓋,而足皆圓直無作獸形者,此乃敦耳。”
(2).喻指宰相等執政大臣。 唐 蘇頲 《唐紫微侍郎贈黃門監李乂神道碑》:“鼎鼐遞襲,簪纓相望。” 元 汪元亨 《雁兒落過得勝令·歸隱》曲:“慚居鼎鼐官,笑領煙霞伴。” 清 李漁 《玉搔頭·分任》:“急遞鹽梅信,飛傳鼎鼐家。”參見“ 鼎鼐調和 ”。
先烈
(1) 對烈士、殉難者的尊稱
革命先烈
為諸先烈。——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 又
諸先烈之犧牲
先烈遺志
鹽梅
(1).鹽和梅子。鹽味鹹,梅味酸,均為調味所需。亦喻指國家所需的賢才。《書·說命下》:“若作和羹,爾惟鹽梅。” 孔 傳:“鹽鹹梅醋,羹須鹹醋以和之。”《梁書·處士傳·庾詵》:“勒州縣時加敦遣,庶能屈志,方冀鹽梅。” 清 李漁 《玉搔頭·分任》:“急遞鹽梅信,飛傳鼎鼐家。” 郭沫若 《創造十年》十三:“外來稿件不加減一下鹽梅,它是不肯入口的。”
(2).調和;和諧。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聲律》:“聲得鹽梅,響滑榆槿。” 宋 蘇轍 《除馮京彰德軍節度使制》:“和而不同,性有鹽梅之德。”
(3).鹽花梅漿。可用以擦洗銀器。 唐 白居易 《寄兩銀榼與裴侍郎因題兩絕》之二:“慣和麴櫱堪盛否?重用鹽梅試洗看。”自註:“銀匠洗銀,多以鹽花梅漿也。”
(4).白梅的異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一·梅》。
後昆
亦作“ 後緄 ”。後嗣;子孫。《書·仲虺之誥》:“垂裕後昆。”《隸釋·漢綏民校尉熊君碑》:“追羨遺績,紀述前勛,於是刊碑,以示後緄。” 宋 蘇軾 《吊徐德占》詩:“死者不可悔,吾將遺後昆。” 魯迅 《且介亭雜文·河南盧氏曹先生教澤碑文》:“敢契貞石,以勵後昆。”
後昆。後代;後嗣。後,通“ 後 ”。 明 無名氏 《玉環記·延賞慶壽》:“止因無子,他日招壻,以續後昆。”
彭汝礪名句,上合肥太守侍讀傅公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