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賦得追琢其章(五言徘律八韻得瑊字)》
全文:
精金方躍冶,良玉已辭岩。
百鍊光無奪,連城質不凡。
安公龍為駕,和氏淚留衫。
大訓應同列,工師底用監。
既追無斧跡,巧琢訝神劖。
喜是充庭貢,慚為韞櫝緘。
在沙原藉鑊,次玉漫論瑊。
允矣為章美,光華佐黻函。
參考注釋
和氏
(1). 楚 人 卞和 (又稱 和氏 )得玉璞於 楚 山中,奉而獻之 厲王 和 武王 。使玉工辨認之,均曰:“石也。”以誑欺罪,被刖去兩足。後又獻之 楚文王 ,使玉工理之,果得寶玉。事見《韓非子·和氏》。後以“和氏”指識才之士。 晉 葛洪 《抱朴子·塞難》:“夫見玉而指之曰石,非玉之不真也,待 和氏 而後識焉。”
(2).指懷才不遇之人。 唐 劉得仁 《送友人下第歸省》詩:“莫將 和氏 淚,滴著 老萊 衣。”
(3).借指美玉。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晁采琬琰,和氏出焉。” 漢 揚雄 《甘泉賦》:“前殿崔巍兮,和氏玲瓏。”參見“ 和氏璧 ”。
即 和氏 。《呂氏春秋·異寶》:“以 龢氏 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賢者,賢者必取至言矣。”《漢書·敘傳上》:“賓又不聞 龢氏 之璧韞於 荊 石, 隨侯 之珠藏於蜯蛤虖?”參見“ 和氏 ”。
乾隆名句,賦得追琢其章(五言徘律八韻得瑊字)名句
名句推薦
君子進則能益上之譽,而損下之憂
戴聖《大戴禮記·曾子制言中第五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