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仁欽的《靈岩十二景·其十一·雞鳴山》
全文:
雞鳴欲曉驚行路,回首思量卻再來。
兩兩三三皆省覺,一人獨上妙高台。
參考注釋
兩兩三三
(1).謂三兩為群。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今 冀州 有樂名蚩尤戲,其民兩兩三三頭戴牛角而相觝。” 唐 張致和 《漁夫歌》:“釣台漁夫褐為裘,兩兩三三舴艋舟。” 元 楊載 《宿浚儀公湖亭》詩:“兩兩三三白鳥飛,背人斜去落漁磯。”
(2).形容稀疏。 胡韞玉 《哭唐守楩集放翁句》:“淒涼 江夏 秋風裡,兩兩三三鬼火青。”
省覺
(1).覺悟,明白。《壇經·懺悔品》:“自性變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覺。”
(2).覺察;發覺。 明 陶宗儀 《輟耕錄·陰府辯詞》:“側室 刁氏 有娠,妻怒之,箠撻苦楚,晝夜不息,數次自經與溺,以省覺不得死。”
(3).甦醒,睡醒。《水滸傳》第四五回:“若怕五更睡著了,不知省覺,卻那裡尋得一個報曉的頭陀,買他來後門頭,大敲木魚,高聲叫佛,便好出去。”《醒世恆言·佛印師四調琴娘》:“和尚鼻息如雷,那裡搖得覺……自初更搖起,只要守和尚省覺,直守到五更,也不省。”
一人
(1).古代稱天子。亦為天子自稱。《書·太甲下》:“一人元良,萬邦以貞。” 孔 傳:“一人,天子。”《書·湯誥》:“王曰:‘嗟爾萬方有眾,明聽予一人誥。’” 孔 傳:“天子自稱曰予一人。” 漢 班固 《白*虎通·號》:“王者自謂一人者,謙也,欲言己材能當一人耳。故《論語》曰:‘百姓有過,在予一人。’臣謂之一人何?亦所以尊王者也,以天下之大,四海之內,所共尊者一人耳。故《尚書》曰:‘不施予一人。’” 宋 王禹偁 《待漏院記》:“況夙興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猶然,況宰相乎?” 明 唐寅 《嘉靖改元元旦作》詩:“一人正位山河定,萬國朝元日月明。”
(2).一個人。《詩·鄭風·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漢 枚乘 《上書諫吳王》:“一人炊之,百人揚之,無益也。” 明 李贄 《藏書世紀列傳總目前論》:“然則今日之是非,謂予 李卓吾 一人之是非,可也。”
(3).猶一體。《禮記·禮運》:“故聖人耐以天下為一家,以中國為一人者,非意之也。”
(4).謂使全國之人齊心協力。《荀子·富國》:“故非有一人之道也,直將巧繁拜請而畏事之,則不足以持國安身,故明君不道也。” 楊倞 註:“謂不能齊一其人,同力以拒大國也。”
上妙
精妙,最好。 隋 江總 《梁故度支尚書陸君誄》:“延閣緗素,校文遺闕;上妙鉛槧,譽成碁(朞)月。” 宋 蘇軾 《仇池筆記·辟穀說》:“辟穀之法以百數,此為上妙。”
高台
(1).高建樓台。《管子·小匡》:“昔先君 襄公 ,高臺廣池,湛樂飲酒。”《左傳·昭公二十年》:“其適遇淫君……高臺深池,撞鐘舞女,斬刈民力,輸掠其聚,以成其違,不恤後人。”
(2).高的樓台。 晉 左思 《吳都賦》:“造 姑蘇 之高臺,臨四遠而特建。” 明 王世貞 《登岱》詩:“ 軒轅黃帝 有高臺,鞭石千秋輦道開。”
(3).比喻京師。《文選·曹植<雜詩>之一》:“高臺多悲風,朝日照北林。” 李善 注引《新語》:“高臺,喻京師。”
(4).頭之別稱。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形貌·頭》:“《黃庭經》:高臺通天臨中野。”原註:“頭為高臺。”
釋仁欽名句,靈岩十二景·其十一·雞鳴山名句
名句推薦
從枯槁,松檜耐得霜寒
晁補之《鳳凰台上憶 * 》
詩詞推薦
癸未四十述懷八首·其二
方仁淵〔清代〕猶憶童年志學初,紅巾擾攘少寧居。全家奔走風塵里,四壁燒殘劫火餘。弟妹無依須覓食,饑寒交迫廢攻書。賊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