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李伯葵的《擬顧彥先贈婦》
全文:
人生有離合,日月有弦晦。
豈為百年間,如何長歡會?與子相遇來,私情托中饋。
既感《殷雷》篇,復陳《雞鳴》戒。
傾耳聆德音,禮章素攸佩。
於茲遠行役,結纓奉王事。
沈歡變憂戚,哀郁傷五內。
吳越既阻修,伊洛互縈帶。
漫漫雲山側,杳杳川梁外。
絺綌淒以風,軒車展其蓋。
離思雲滯淫,誰能不悲慨!於役有歸期,芳年恐難待。
參考注釋
傾耳
謂側著耳朵靜聽。《史記·淮陰侯列傳》:“農夫莫不輟耕釋耒,褕衣甘食,傾耳以待命者。” 唐 章碣 《陪浙西王侍郎夜宴》詩:“小儒末座頻傾耳,祗怕城頭畫角催。” 葉聖陶 《窮愁》:“老母傾耳 阿松 榻,微聞轉側。”
德音
(1).善言。《詩·邶風·谷風》:“德音莫違,及爾同死。” 鄭玄 箋:“夫婦之言無相違者,則可與女長相與處至死。”後亦用以對別人言辭的敬稱。《魏書·宗欽傳》:“足下兼愛為心,每能存顧,養之以風味,惠之以德音。” 唐 韓愈 《高君畫贊》:“遺書一張,德音不忘。” 魯迅 《書信集·致許壽裳》:“倘能先賜德音,猶所說豫大慶。”
(2).猶德言,指合乎仁德的言語、教令。《國語·楚語上》:“忠信以發之,德音以揚之。”
(3).用以指帝王的詔書。至 唐 宋 ,詔敕之外,別有德音一體,用於施惠寬恤之事,猶言恩詔。 漢 桓寬 《鹽鐵論·詔聖》:“ 高皇帝 時,天下初定,發德音,行一切之令,權也,非撥亂反正之常也。” 唐 白居易 《杜陵叟》詩:“白麻紙上書德音,京畿盡放今年稅。” 宋 曾鞏 《英宗實錄院申請》:“乞下三司,令自 嘉祐 八年四月至 治平 四年正月八日已前,應蟲蝗、水旱、災傷及德音赦書蠲放稅賦,及蠲免欠負,並具實數,供報當院。”《平山冷燕》第十六回:“卻又不知向何方流蕩,竟無跡跡,以辜朝庭德音。”
(4).指朝廷所定的正統音樂。《禮記·樂記》:“天下大定,然後正六律,和五聲,弦歌詩頌,此之謂德音,德音之謂樂。”
(5).好名聲。《詩·豳風·狼跋》:“公孫碩膚,德音不瑕。” 朱熹 集傳:“德音,猶令聞也。”《詩·小雅·南山有台》:“樂只君子,德音不已。” 晉 葛洪 《<抱朴子外篇>自敘》:“高勛著於盟府,德音被乎管絃。形器雖沉鑠於淵壤,美談飄颻而日載。” 明 何景明 《古怨詩》之二:“所重在德音,容色安足恃。”
禮章
(1).禮儀規章。《後漢書·皇后紀下·桓帝懿獻梁皇后》:“結婚之際,有命既集,宜備禮章,時進徵幣。”
(2).禮樂文章。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經典禮章,跨 周 轢 漢 , 唐 虞 之文,其鼎盛乎!”
李伯葵名句,擬顧彥先贈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