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過羅㬋嶺》
全文:
每過羅㬋必有詩,循名考典競何為。
試看曉月當西落,明復東升豈費辭。
參考注釋
過羅
草名。即苦丁。《太平御覽》卷九九八引 沉懷遠 《南越志》:“ 龍州縣 有皋蘆草,葉似茗,味苦澁,土人以為飲,今 南海 謂為過羅,或曰拘羅。” 清 郝懿行 《證俗文》卷十七:“ 南越 茗苦澀,謂之過羅。又雲,即今之苦丁,亦名皋盧。”
考典
稽考典實。《左傳·昭公十五年》:“言以考典,典以志經,忘經而多言,舉典將焉用之。” 清 顧炎武 《禹降》探詩:“奇疑是穴,考典或言陵。”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二:“考據之學,離詩最遠,然詩中恰有考據題目,如《石鼓歌》、《鐵券行》之類,不得不徵文考典,以侈侈隆富為貴。”
何為
為什麼,何故。《國語·魯語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眾未敗,何為還?”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江河百穀,從何處生?東流到海,何為不溢?” 唐 韓愈 《琴操·履霜操》:“兒罪當笞,逐兒何為?” 清 侯方域 《壯悔堂記》:“余向為堂,讀書其中,名之曰‘雜庸’。或曰:‘昔 司馬相如 賣酒 成都 市,身自滌器,與庸保雜作。子何為其然?’”
(1).乾什麼,做什麼。用於詢問。《後漢書·齊武王縯傳》:“﹝ 劉稷 ﹞聞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圖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為者邪?’” 唐 韓愈 《汴泗交流贈張僕射》詩:“新秋朝涼未見日,公早結束來何為?” 明 馮夢龍 《智囊補·上智·子產》:“ 子產 立 公孫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孫 何為?’ 子產 曰:‘説也。’”
(2).是什麼。《後漢書·何進傳》:“大將軍稱疾不臨喪,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為?” 唐 徐夤 《人事》詩:“平生生計何為者?三逕蒼苔十畝田。”
乾隆名句,過羅㬋嶺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