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羅㬋嶺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過羅㬋嶺原文

每過羅㬋必有詩,循名考典競何為。

試看曉月當西落,明復東升豈費辭。

詩詞問答

問:過羅㬋嶺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過羅㬋嶺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過羅㬋嶺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支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九十五

參考注釋

過羅

草名。即苦丁。《太平御覽》卷九九八引 沉懷遠 《南越志》:“ 龍州縣 有皋蘆草,葉似茗,味苦澁,土人以為飲,今 南海 謂為過羅,或曰拘羅。” 清 郝懿行 《證俗文》卷十七:“ 南越 茗苦澀,謂之過羅。又雲,即今之苦丁,亦名皋盧。”

考典

稽考典實。《左傳·昭公十五年》:“言以考典,典以志經,忘經而多言,舉典將焉用之。” 清 顧炎武 《禹降》探詩:“奇疑是穴,考典或言陵。”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二:“考據之學,離詩最遠,然詩中恰有考據題目,如《石鼓歌》、《鐵券行》之類,不得不徵文考典,以侈侈隆富為貴。”

何為

為什麼,何故。《國語·魯語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眾未敗,何為還?”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江河百穀,從何處生?東流到海,何為不溢?” 唐 韓愈 《琴操·履霜操》:“兒罪當笞,逐兒何為?” 清 侯方域 《壯悔堂記》:“余向為堂,讀書其中,名之曰‘雜庸’。或曰:‘昔 司馬相如 賣酒 成都 市,身自滌器,與庸保雜作。子何為其然?’”

(1).乾什麼,做什麼。用於詢問。《後漢書·齊武王縯傳》:“﹝ 劉稷 ﹞聞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圖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為者邪?’” 唐 韓愈 《汴泗交流贈張僕射》詩:“新秋朝涼未見日,公早結束來何為?” 明 馮夢龍 《智囊補·上智·子產》:“ 子產 立 公孫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孫 何為?’ 子產 曰:‘説也。’”

(2).是什麼。《後漢書·何進傳》:“大將軍稱疾不臨喪,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為?” 唐 徐夤 《人事》詩:“平生生計何為者?三逕蒼苔十畝田。”

試看

試著看看;且看。 唐 韓愈 《盆池》詩之五:“且待夜深明月去,試看涵泳幾多星。” 元 康進之 《李逵負荊》第一折:“俺綽起這桃花瓣兒來,我試看咱,好紅紅的桃花瓣兒。”

曉月

拂曉的殘月。 南朝 宋 謝靈運 《廬陵王墓下作》詩:“曉月發 雲陽 ,落日次 朱方 。” 唐 李群玉 《自澧浦東遊江表》詩:“哀碪擣秋色,曉月啼寒螿。” 宋 柳永 《殢人嬌》詞:“曉月將沉,征驂已鞴。愁腸亂,又還分袂。” 曹禺 《原野》第三幕:“左半個天懸著半輪曉月,如同一張薄紙。”

費辭

亦作“ 費詞 ”。1.多費言詞;饒舌。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言未畢,先生攝衣而起曰:‘子前所説,似玉巵之無當,徒費辭而難領。’” 唐 張太古 《觀生束修判對》:“各宜知理,奚至費詞。” 明 吳承恩 《慰友人》詩:“碧空瞥見雁排字,緑樹已無鸎費詞。” 梁啓超 《祭蔡鍔文》:“嗚呼!自吾 松坡 之死,國中有井水飲處皆哭,寧更待吾之費詞。”

(2).多餘的言詞;廢話。 宋 尹洙 《故龍圖閣直學士朝散大夫尚書刑部郎中劉公墓表》:“無溢言費辭以累其實,後之人慾見公德業,當視於斯文為不誣矣。”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保辜》:“況保辜一狀,早已定其供招,夫後來之檢審,又可以無費詞矣。” 劉師培 《文說·和聲》:“又如‘遑暇’重言,‘庸何’並列,‘期期’象口吃之聲,‘耳耳’表不然之意,雖施諸縑墨,係屬費詞,然傳其聲貌,非此莫由。”

詩詞推薦

過羅㬋嶺原文_過羅㬋嶺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