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蔣之奇的《廣州州學記系詩》
全文:
諸侯之學,是謂泮水。
詩人所頌,魯侯戾止。
獻馘於是,獻囚於是。
采芹則美,飲酒維旨。
淮夷來服,觓弓搜矢。
其摯維何,元龜象齒。
區區魯邦,陋無足紀。
維泮之興,功烈如彼。
下逮鄭國,學校不修。
青青子衿,莫肯來游。
誰欲毀之,僑吉厥猶。
視其所召,藥之則瘳。
我得吾師,實獲所求。
首善於京,其速置郵。
矧在守長,宣化承流。
德音不昭,維職之憂。
番禺之學,莫原所作。
歲月其綿,棟楹腐惡。
藩級板夷,屋垣圮剝。
圖像之威,弗丹弗雘。
聖經不談,束置高閣。
講席其虛,維塵漠漠。
譬彼弗殖,萎其將落。
於嗟斯民,誰啟誰覺。
釋老二氏,尚能尊師。
豈伊吾儒,曾是弗為。
道廢若此,莫或恥之。
振而起諸,豈不在茲。
爰命鳩材,僝工以時。
肇新兩序,翼如翬飛。
載辟祠庭,奐其輪而。
頤指而化,鬼設神施。
乃延師生,來燕來處。
匪怒伊教,載笑載語。
籩豆有踐,殽核維旅。
以妥以侑,禮儀具舉。
濟間多士,進退規矩。
夏弦春誦,各得其所。
相彼錯薪,有擢維楚。
遐不作人,成是才諝。
在漢循吏,時則文翁。
修起學宮,成都市中。
常袞在閩,講導從容。
士比內州,歲貢以充。
賢不天成,有養自蒙。
誰謂越遠,齊魯同風。
憬彼夷蠻,來順來從。
南交厎寧,猗學之功。
參考注釋
德音
(1).善言。《詩·邶風·谷風》:“德音莫違,及爾同死。” 鄭玄 箋:“夫婦之言無相違者,則可與女長相與處至死。”後亦用以對別人言辭的敬稱。《魏書·宗欽傳》:“足下兼愛為心,每能存顧,養之以風味,惠之以德音。” 唐 韓愈 《高君畫贊》:“遺書一張,德音不忘。” 魯迅 《書信集·致許壽裳》:“倘能先賜德音,猶所說豫大慶。”
(2).猶德言,指合乎仁德的言語、教令。《國語·楚語上》:“忠信以發之,德音以揚之。”
(3).用以指帝王的詔書。至 唐 宋 ,詔敕之外,別有德音一體,用於施惠寬恤之事,猶言恩詔。 漢 桓寬 《鹽鐵論·詔聖》:“ 高皇帝 時,天下初定,發德音,行一切之令,權也,非撥亂反正之常也。” 唐 白居易 《杜陵叟》詩:“白麻紙上書德音,京畿盡放今年稅。” 宋 曾鞏 《英宗實錄院申請》:“乞下三司,令自 嘉祐 八年四月至 治平 四年正月八日已前,應蟲蝗、水旱、災傷及德音赦書蠲放稅賦,及蠲免欠負,並具實數,供報當院。”《平山冷燕》第十六回:“卻又不知向何方流蕩,竟無跡跡,以辜朝庭德音。”
(4).指朝廷所定的正統音樂。《禮記·樂記》:“天下大定,然後正六律,和五聲,弦歌詩頌,此之謂德音,德音之謂樂。”
(5).好名聲。《詩·豳風·狼跋》:“公孫碩膚,德音不瑕。” 朱熹 集傳:“德音,猶令聞也。”《詩·小雅·南山有台》:“樂只君子,德音不已。” 晉 葛洪 《<抱朴子外篇>自敘》:“高勛著於盟府,德音被乎管絃。形器雖沉鑠於淵壤,美談飄颻而日載。” 明 何景明 《古怨詩》之二:“所重在德音,容色安足恃。”
蔣之奇名句,廣州州學記系詩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