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蘇過的《送張倅彥政赴闕》
全文:
信馬來并州,并州在何許。
太行如登天,憔悴欲誰語。
青衫百僚底,屏氣不敢吐。
謂當哭途窮,何但折腰膂。
忽逢元紫芝,仰視得眉宇。
敢論通家舊,竊欲比文舉。
使君況不凡,高論傾肺腑。
能容丞掾醉,不問車茵污。
念我丘壑人,老矣事簪組。
端如赴縲囚,坐受獄吏侮。
感公懷抱開,一笑忘羈旅。
雖知抱關惡,未忍賦歸去。
相從僅滿歲,公已歌杕杜。
秋風忽零亂,吹盡西山雨。
定應摧行色,不遣車輪阻。
天街早飛鞚,鵷鷺看接武。
青雲豈難到,少展垂天羽。
區區亦自憐,從此歸農圃。
參考注釋
天街
(1).星名。《史記·天官書》:“昴畢閒為天街。” 張守節 正義:“天街二星,在畢昴閒,主國界也。街南為 華夏 之國,街北為夷狄之國。” 唐 韓愈 《請上尊號表》:“析木天街,星宿清潤;北嶽 醫閭 ,神鬼受職。”
(2).京城中的街道。 唐 韓愈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詩之一:“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元 湯式 《端正好·元日朝賀》套曲:“賀三陽萬國來朝,踐天街車馬知多少,端的便塞滿 東華 道。” 清 鈕琇 《觚賸·燕京元夜詞》:“京城元夜,婦女連袿而出,踏月天街,必至 正陽門 下摸釘乃回。”
飛鞚
(1).謂策馬飛馳。 南朝 宋 鮑照 《擬古》詩之三:“獸肥春草短,飛鞚越平陸。” 唐 令狐楚 《少年行》詩之二:“等閒飛鞚秋原上,獨向寒雲試射聲。” 龐樹松 《檗子書來約游西泠俶裝待發牽率塵事賦此以謝之》:“停雲白石共周旋,飛鞚行蹤想若仙。”
(2).快跑的馬。 唐 杜甫 《八哀詩·贈太子太師汝陽郡王璡》:“箭出飛鞚內,上又回翠麟。” 明 沉鯨 《雙珠記·人珠還合》:“西山雪淡雲將凍,凜冽威侵飛鞚。”
鵷鷺
(1).鵷和鷺飛行有序,比喻班行有序的朝官。《隋書·音樂志中》:“懷黃綰白,鵷鷺成行。文贊百揆,武鎮四方。” 宋 葉適 《送葉路分》詩:“君今幅巾鵷鷺行,切勿著帶貔虎傍。” 清 趙翼 《丙子元旦早朝》詩:“千行鵷鷺集初寅,肅聽鳴鞭拜舞勻。”
(2).比喻有才德者。《北齊書·文苑傳序》:“於是辭人才子,波駭雲屬,振鵷鷺之羽儀,縱雕龍之符采。” 唐 儲光羲 《群鴉詠》:“冢宰收琳琅,侍臣盡鵷鷺。” 宋 馬純 《題能仁寺壁》詩:“十年衰病臥林泉,鵷鷺羣飛競刺天。”
接武
(1).步履相接。謂小步前進。《禮記·曲禮上》:“堂上接武,堂下布武。” 鄭玄 註:“武,跡也。亦相接,謂每移足半躡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楹鼓逢逢將曙天,諸生接武 杏壇 前。”
(2).步履相接。指舞步相接。《楚辭·大招》:“二八接武,投詩賦只。” 朱熹 集註:“接,連也。武,跡也。”
(3).步履相接。形容人多擁擠。 晉 葛洪 《抱朴子·崇教》:“是以遐覽淵博者,曠代而時有;面墻之徒,比肩而接武也。”《魏書·李諧傳》:“異人相趨於絳闕,鴻生接武於儒館。” 唐 劉知幾 《史通·忤時》:“當今朝號得人,國稱多士。 蓬山 之下,良直差肩;芸閣之中,英奇接武。”《金史·崔立傳》:“當時冒進之徒,爭援 劉 齊 故事以冀非分者,比肩接武。”
(4).步履相接。形容親近;接近。 唐 權德輿 《戶部王曹長楊考功崔刑部二院長並同鍾陵使府之舊因以寄贈》詩:“外庭時接武,廣陌更連鑣。” 宋 司馬光 《與呂晦叔簡》:“自 晦叔 入都,及得共事,每與僚寀行坐不相離,未嘗得伸悃愊,雖日夕接武,猶隔闊千里也。”
(5).步履相接。前後相接;繼承。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物色》:“古來辭人,異代接武,莫不參伍以相變,因革以為功。”《新唐書·上官儀傳》:“御史供奉赤墀下,接武夔龍,簉羽鵷鷺,豈 雍州 判佐比乎?” 馬宗霍 《書林藻鑒》:“ 唐 代書家之盛,不減於 晉 ,因由接武六朝,家傳世習,自易為工。”
蘇過名句,送張倅彥政赴闕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