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濟寧行館八詠·其三·棕亭》
全文:
誰將一具棕笠子,置在喬柯怪石間。
恰似應真渡杯後,七徵徵罷八還還。
參考注釋
恰似
正如;恰如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恰似水蓮花一朵。——徐志摩《沙揚那拉》
應真
謂方是真話。 唐 韓偓 《無題》詩之二:“明言終未實,暗祝始應真。”
佛教語。羅漢的意譯。意謂得真道的人。《文選·孫綽<游天台山賦>》:“ 王喬 控鶴以沖天,應真飛錫以躡虛。” 李善 註:“應真,謂羅漢也。” 李周翰 註:“應真,得真道之人。” 唐 王昌齡 《諸官游招隱寺》詩:“應真坐松柏,錫杖掛窗戶。” 宋 惠洪 《冷齋夜話·羅漢第五尊失隊》:“予往 臨川 景德寺 ,與 謝無逸 輩升閣,得 禪月 所畫十八應真像,甚奇,而失第五軸。”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二·記觀宋子昭畫》:“丙辰二月二十一日,過 商丘 宋子昭 戶部觀畫, 李伯時 白描十八應真,最為奇妙。”
渡杯
釋 杯渡 (亦作 杯度 ), 晉 宋 時僧人,不知姓名。相傳其常乘一木杯渡河,因號曰 杯渡 。見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神異·杯渡》。後以“渡杯”泛指僧人云游所攜之物。 唐 蘇味道 《和武三思於天中寺尋復禮上人之作》:“企躅瞻飛蓋,攀游想渡杯。” 唐 劉長卿 《自道林寺西入石路至麓山寺過法崇禪師故居》詩:“惆悵 湘江 水,何人更渡杯。”
八還
佛教語。謂八種變化相,各自還其本所因由處。 宋 蘇軾 《次韻道潛留別》:“異同更莫疑三語,物我終當付八還。” 宋 范成大 《次韻龔養正送水仙花》:“色*界香塵付八還,正觀不起況邪觀。”
乾隆名句,濟寧行館八詠·其三·棕亭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