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甄心齋有會》
全文:
心為五官主,天賦非外來。
甄有治之義,甄心藉誰哉。
不為外物染,克已一言該。
仍為自甄耳,心治物胥諧。
動歸靜契根,內為外之荄。
斯齋有似之,方寸會深培。
參考注釋
不為
(1).不做;不乾。《詩·衛風·淇奧》:“善戲謔矣,不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宋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為;又以其子孫之所請也,書其惡焉則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銘始不實。”
(2).謂收成不好。《墨子·雜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備湛旱、歲不為。” 王念孫 《讀書雜誌·墨子六》:“‘歲不為’,猶《玉藻》言年不順成也。”《淮南子·本經訓》:“是故上下離心,氣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為。” 高誘 註:“不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夫璿玉致美,不為池隍之寶;桂椒信芳,而非園林之實。”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先破後承,始開終結,內分八股,股股相對,繩墨不為不嚴矣。”
(1).不因為。《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 堯 存,不為 桀 亡。” 漢 東方朔 《答客難》:“天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其冬,地不為人之惡險而輟其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彥 《浣溪沙》詞:“不為蕭娘舊約寒,何因容易別 長安 。”
(2).不為了。《漢書·揚雄傳下》:“蓋聞聖主之養民也,仁霑而恩洽,動不為身。” 顏師古 註:“言憂百姓也。”
外物
(1).身外之物。多指利慾功名之類。《莊子·外物》:“外物不可必,故 龍逄 誅, 比干 戮, 箕子 狂, 惡來 死, 桀 紂 亡。” 南朝 梁 沉約 《述僧中食論》:“心神所以昏惑,由於外物擾之。擾之大者其事有三:一則勢利榮名,二則妖妍靡曼,三則甘旨肥濃。” 唐 高適 《同群公宿開善寺贈陳十六所居》詩:“談空忘外物,持誡破諸邪。” 宋 曾鞏 《救災議》:“先王之於救災,髮膚尚無所愛,況外物乎!” 明 方孝孺 《贈林公輔序》:“彼或不知自身重而為外物所移奪者,自輕者也。”
(2).謂超脫於物慾之外。《莊子·大宗師》:“參日而後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後能外物。” 晉 葛洪 《抱朴子·明本》:“外物棄志,滌盪機變,忘富逸貴,杜遏勸沮,不恤乎窮,不榮乎達,不戚乎毀,不悅乎譽,道家之業也。” 唐 杜甫 《渼陂西南台》詩:“勞生愧 嚴 鄭 ,外物慕 張 邴 。”
(3).指外界的人或事物。《南史·齊豫章文獻王嶷傳》:“訊訪東宮玄圃,乃有栢屋,制甚古拙,臣乃欲壞取以奉太子,非但失之於前,且補接既多,不可見移,亦恐外物或為異論,不審可有垂許送東府齋理不?”《梁書·陶弘景傳》:“雖在朱門,閉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閲為務。” 唐 元稹 《贈樂天》詩:“不是眼前無外物,不關心事不經心。” 宋 陸游 《感懷》詩:“一窗修燈下,超然傲 羲 軒 。外物自變遷,內景常默存。”
一言
(1).一個字。《論語·衛靈公》:“ 子貢 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 曰:‘其恕乎!’” 漢 班固 《白*虎通·謚篇》:“謚或一言或兩言,何?文者以一言為謚,質者以兩言為謚。”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物色》:“皎日嘒星,一言窮理;參差沃若,兩字窮形。”
(2).一句話;一番話。《書·立政》:“時則勿有間之,自一話一言。我則末惟成德之彥,以乂我受民。”《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楚 一言而定三國;我一言而亡之。” 唐 魏徵 《述懷》詩:“ 季布 無二諾, 侯嬴 重一言。” 元 紀君祥 《趙氏孤兒》第一折:“我一言已定,你再不必多疑了。” 孫炳華 《重賞之下》三:“ 林啟達 每天都要到車間轉轉,到工具機邊上看看,一言不發,看一會就走。”
(3).謂陳述一次。《穀梁傳·昭公四年》:“ 慶封 曰:‘子一息,我亦且一言。’”《孔子家語·屈節解》:“遽發所愛之使告 宓子 曰:‘自今以往, 單父 非吾有也,從子之制,有便於民者,子決為之,五年一言其要。’”
(4).眾口一詞。《韓非子·內儲說上》:“今 魯國 之羣臣以千百數,一言於 季氏 之私。”
乾隆名句,甄心齋有會名句
名句推薦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