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二十五日為聖母誕辰詣慈寧宮瞻拜感成長句志痛》
全文:
依舊慈寧清曉時,沾襟肅拜曷勝悲。
龍□已送元宮閉,鳳扆空瞻寶殿垂。
神御罷陳遵昔典,杯棬敬撫切今思。
祝釐昨歲那堪憶,一變誰知忽若斯。
參考注釋
那堪
1.怎堪;怎能禁受。 2.猶言兼之;何況。一變
一度變化;一次變故或變革。《周禮·春官·大司樂》:“凡六樂者,一變而致羽物,及川澤之示。”《論語·雍也》:“ 齊 一變,至於 魯 ; 魯 一變,至於道。”《景德傳燈錄·譚空和尚》:“龍女有十八變,你試一變。”《宋史·李好義傳》:“ 曦 死後若無威望者鎮撫,恐一變未息,一變復生。”《兒女英雄傳》第二九回:“到了如今,距國初進關時節,曾不百年,風氣為之一變。”
忽若
(1).恍若,好像。 戰國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賦》:“於是處子怳若有望而不來,忽若有來而不見。”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於是逍遙暇豫,忽若忘歸。”
(2).倘或,假使。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冥跡》:“其子聽之感慟,因自誓:忽若作人,當再為 顧 家子。”《敦煌變文集·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講經文》:“可中修善到諸天,居處生涯一切全……忽若共君生那裡,尋常自在免憂煎。” 蔣禮鴻 通釋:“這段文章,‘可中’和‘忽若’並用,都是‘倘或’的意思。”《敦煌變文集·目連緣起》:“伏願世尊慈悲,少借威光,忽若得見慈親,生死不辜恩德。”
乾隆名句,二十五日為聖母誕辰詣慈寧宮瞻拜感成長句志痛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