棹歌停楫千詩送,帆影乘風百尺伸
謝忱 《送程給事知越州》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謝忱的《送程給事知越州》
全文:
垂髫騎竹戲江濱,束髮區區走路塵。
憶別稽山無去夢,樂聞鑒水欲歸人。
棹歌停楫千詩送,帆影乘風百尺伸。
行矣東南寄滋重,越民遠爾待頒春。
參考注釋
棹歌
亦作“櫂歌”。1.行船時所唱之歌。 漢武帝 《秋風辭》:“簫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 南朝 梁 丘遲 《旦發漁浦潭》詩:“櫂歌發中流,鳴鞞響沓嶂。” 元 薩都剌 《江浦夜泊》詩:“棹歌未斷西風起,兩岸菰蒲雜雨聲。” 清 魏源 《武夷九曲詩》:“尚訝棹歌聞,那有市聲起。”
(2).指《櫂歌行》曲。《南史·羊侃傳》:“﹝ 侃 ﹞性豪侈,善音律,自造《採蓮》、《櫂歌》兩曲,甚有新致。” 唐 駱賓王 《櫂歌行》:“相思無別曲,並在《櫂歌》中。”參見“ 棹歌行 ”。
帆影
(1).指帆船去遠而模糊的形象。 唐 李嶠 《軍師凱旋自邕州順流舟中》詩:“岸迴帆影疾,風逆鼓聲遲。” 明 高啟 《次韻楊禮曹秋日見贈》:“遠江帆影秋蕪外,故苑砧聲晚樹中。” 清 查慎行 《雨中渡黃河》詩:“中流帆影沒,遠樹浪頭生。”
(2).帆篷的影子。 宋 陸游 《觀潮》詩:“江平無風面如鏡,日午樓船帆影正。”
乘風
順風;憑藉風力
乘風向法國駛去
百尺
(1).十丈。喻高、長或深。 漢 枚乘 《七發》:“ 龍門 之桐,高百尺而無枝。” 晉 左思 《詠史》之二:“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文選·鮑照<苦熱行>》:“丹蛇踰百尺,玄蜂盈十圍。” 李善 註:“百尺、十圍,言其長大也。” 宋 蘇軾 《惠州李氏潛珍閣銘》:“眩古潭之百尺,涵萬象於瑤琨。”
(2).桅桿。《文選·木華<海賦>》:“於是候勁風,揭百尺,維長綃,掛帆席。” 李善 註:“百尺,帆檣也。”
謝忱名句,送程給事知越州名句